深圳晚报 2021-10-13
与河套共舞 未来可期|合作区将打造国际一流科研中心 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深圳、香港一湾相融,一水相连,紧紧联结在一起。新时代,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孕育而生,熠熠生辉,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同时也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平台。科创发展,规划先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与空间、科研等专项规划紧密衔接,从规划层面实现多规衔接、互为补充的格局。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南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壤处,面积 3.89 平方公里。其中深圳河南侧的香港园区面积约 0.87 平方公里;深圳河北侧的深圳园区(包括皇岗口岸片区和福田保税区)面积 3.02 平方公里。

这片备受瞩目的创新合作区承载着深港在共享两地创新资源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它孕育了哪些最新的前沿科技呢?日前,深晚记者随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媒体采风团实地探访了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国际量子研究院、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深圳福田),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在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的展示厅,墙上众多科研成果展示图和玻璃柜中的精密仪器让人惊叹不已。作为第一个入驻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香港高校,福田研究院由香港城市大学与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于 2020 年 3 月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内注册举办。该科研团队及管理运营体系由香港城市大学负责,依托香港城市大学国际化人才团队及前沿基础研究优势,采用一院(福田研究院)两区(香港和福田)的模式,下设三个项目部,分别是高时空分辨电镜研究部、先进结构材料与增材制造研究部、精准诊疗技术研究部。通过把握材料科学领域前沿发展趋势,聚焦世界前沿材料科学领域创新研发,专注基础研究和原创成果产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媒体参观国际科技园港城大项目,详细了解港城大的研究成果。

一直以来,相比一些国家在电子显微镜领域遥遥领先,如何打破这一壁垒并提高我国自主开发能力,成了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的目标。展厅展示了研究院高时空分辨电镜研究部的部分项目成果,该项目由世界著名电子显微镜领军者陈福荣讲座教授带领,研究开发首台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桌面型透射电子显微镜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力争实现如半导体芯片内的纳米量级集成电路的无损检测、法医鉴定学中观测毛发血液蛋白质样品的无损检测等。今后有望帮助国内相关企业、机构更好的解决纳米量级无损检测难题。

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牵头,专家团队近 200 人,规模为我国量子研究前列 …… 如此之多的世界顶级一流人才集结于此,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 " 国际量子研究院 " 蕴含着多大的潜力?记者跟着采访团的脚步来到了这座位于深圳园区的国际量子研究院大楼,领略最前沿的科技魅力。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研究院以聚焦量子材料、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等领域,融合大湾区量子力量为主要路径,逐步打造国际一流共享共用和产业化中试平台。研究院经过三年发展,已取得了部分代表性成果,2016 年团队的核心成员,在实验上首次发现了三维量子霍尔效应,量子霍尔效应在揭示物理相变、对称性和互相作用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成果入选了 2019 年度 " 中国科技十大进展 "。

▲国际量子研究院实验室内,科研工作人员正在操作稀释制冷机。

在福田区第八次党代会上,福田区委书记黄伟表示,自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逾百个重大项目及平台密集落地,包括 5 所 " 全球百强 " 香港高校 9 个项目,科技创新在这里迸发出勃勃生机。内地首个深港联合办公室投入使用,7 个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相继启用,皇岗口岸重建全面铺开,合作区实现 " 一年一个样 "。

未来,深圳园区将构建 " 一心两翼 " 的空间格局,以皇岗口岸南北两侧建设服务枢纽片区、协同创新片区、国际人才社区片区、高端科研片区、中试及产业化片区,打造一流的国际科研园区。聚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和材料科学三大学科方向,医疗科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微电子、金融科技六大创新领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新引擎。

深圳晚报记者 刘丹青 方壮芳 文 / 张焱焱 图 / 编辑 方壮芳

相关标签

深圳 科技创新 科研 香港城市大学 粤港澳大湾区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