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香港一湾相融,一水相连,紧紧联结在一起。新时代,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应运而生,熠熠生辉。资料图片
"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 …… " 不久前的 2021 大湾区中秋晚会上,一首经典的《东方之珠》让不少人心潮澎湃。这条窄窄的 " 小河 " ——深圳河勾起了许多人的思绪,它在历史的光影里静谧流淌,见证着深圳、香港两座城的交互合作。隔河相望的两地,如今正以锐不可挡的气势,携手 " 奋斗中国梦 共筑大湾区 "。
深圳、香港一湾相融,一水相连,紧紧联结在一起。新时代,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应运而生,熠熠生辉,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同时也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平台。科创发展,规划先行,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与空间、科研等专项规划紧密衔接,从规划层面实现多规衔接、互为补充的格局。
打造国际一流科研中心 助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南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壤处,面积 3.89 平方公里。其中深圳河南侧的香港园区面积约 0.87 平方公里;深圳河北侧的深圳园区(包括皇岗口岸片区和福田保税区)面积 3.02 平方公里。
这片备受瞩目的创新合作区承载着深港共享两地创新资源方面的探索和创新,它孕育或者说正在孕育着哪些最新的前沿科技呢?日前,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媒体采风团实地探访了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国际量子研究院、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香港科技大学深港协同创新研究院(深圳福田),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在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的展示厅,墙上众多科研成果展示图和玻璃柜中的精密仪器让人惊叹不已。作为第一个入驻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香港高校,香港城市大学与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合作共建了这所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所,研究所于 2020 年 3 月在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内顺利注册运营。该科研团队及管理运营体系由香港城市大学负责,依托香港城市大学国际化人才团队及前沿基础研究优势,采用一院(福田研究院)两区(香港和福田)的模式,下设三个项目部,分别是高时空分辨电镜研究部、先进结构材料与增材制造研究部、精准诊疗技术研究部。通过把握材料科学领域前沿发展趋势,聚焦世界前沿材料科学领域创新研发,专注基础研究和创新输出。
▲国际量子研究院实验室内,科研工作人员正在操作稀释制冷机
一直以来,在电子显微镜领域我国与其他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不少距离,如何打破这一壁垒并提高我国自主开发能力,成了香港城市大学深圳福田研究院的目标。展厅展示了研究院高时空分辨电镜研究部的部分项目成果,该项目由世界著名电子显微镜领军者陈福荣讲座教授带领,已研究开发了首台我国自有知识产权的桌面型透射电子显微镜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在半导体芯片内的纳米量级集成电路的无损检测、法医鉴定学中观测毛发血液蛋白质样品的无损检测等领域已在进行试验性应用。今后有望帮助国内相关企业、机构更好地解决纳米量级无损检测难题。
▲香港城市大学福田研究院高时空分辨电镜项目组的负责人陈岩为媒体介绍他带领的项目。
像这样的原始创新团队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还有很多。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国际量子研究院就是其中的典型的样本。记者跟着采访团的脚步来到了这座位于深圳园区的国际量子研究院大楼,领略最前沿的科技魅力。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研究院以聚焦量子材料、量子精密测量、量子计算等领域,以融合大湾区量子力量为主要路径,计划逐步打造国际一流共享共用和产业化中试平台。研究院经过三年发展,目前已取得了部分代表性成果,2016 年团队的核心成员,在实验上首次发现了三维量子霍尔效应,量子霍尔效应在揭示物理相变、对称性和互相作用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该成果入选了 2019 年度 " 中国科技十大进展 "。
在福田区第八次党代会上,福田区委书记黄伟表示,自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上升为国家战略,逾百个重大项目及平台密集落地,包括 5 所 " 全球百强 " 香港高校的 9 个项目,科技创新在这里迸发出勃勃生机。内地首个深港联合办公室投入使用,7 个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相继启用,皇岗口岸重建全面铺开,合作区实现 " 一年一个样 "。
未来,深圳园区将构建 " 一心两翼 " 的空间格局,以皇岗口岸南北两侧建设服务枢纽片区、协同创新片区、国际人才社区片区、高端科研片区、中试及产业化片区,打造一流的国际科研园区。聚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和材料科学三大学科方向,医疗科技、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微电子、金融科技六大创新领域,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新引擎。
福田将全力建设 " 三大新引擎 " 系列措施吸引大批外来人才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面积虽然不大,但依靠系列创新措施的推出,吸引着大批香港及国际优质科研机构和人才入驻。截至目前,深圳园区实质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逾百个,包括香港 5 所 " 世界百强 " 高校项目、金砖国家未来网络研究院中国分院、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量子研究院、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检查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和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深圳市十大基础研究机构之一 " 深圳市合众清洁能源研究院 " 等,构建 " 基础研究 + 技术攻关 + 成果产业化 + 科技金融 + 人才支撑 " 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对有志于从事高科技产业并致力于产学研相结合工作的年轻人才确实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陈岩博士是位年轻的 " 90 后 ",但已经是香港城市大学福田研究院高时空分辨电镜项目组的负责人了,他每天都在合作区深港国际科技园 " 发光发热 ",他所带领的工程师团队也已入住了福田的人才房,大家都成了地地道道的 " 福田人 "。
近日,香港北部都会区策略规划备受外界关注。香港北部将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同时,将形成 " 双城三圈 "。其中,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便在三圈之中,属于 " 港深紧密互动圈 "。
河套上升为国家战略,更是成为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在刚刚过去的福田区第八次党代会上,福田提出将举全区之力建设 " 三大新引擎 ",加快将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让战略平台牵引力更加澎湃。其中就包括了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
新的经济引擎是创新科技,将重点布置在北部都会区。这对福田区意味着什么?将有哪些深远的影响?作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有关工作人员,陈岩有自己的看法。
在他看来,香港北部都会区对于吸纳香港人才、吸引商业投资、落地实体产业、进行优势互补等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对两地合作共赢和产业升级提供关键动力。
" 大湾区繁荣时代指日可待,企盼蓝图成真 " " 期待湾区繁荣稳定、高质量发展 " …… 正如一些市民在社交平台的留言一样,陈岩也相信香港推进北部都会区建设,将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带来红利。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陈岩认为,河套合作区需要香港北部都会区的建设来完善目前落地的资源配套与整合,包括第三产业的落地、两地人才和资源交换的中转、吸引更多香港年轻人投入到深港合作的产业升级中来等。而他目前的项目,需要吸纳更多的香港工程人才和科研人才加入,也希望能够吸引更多香港外资与商业机构的关注,这些都需要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的助力与赋能。
▲媒体参观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
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摇篮 助力外来人才融入合作区发展大局
除了为科技创新提供支撑有力的臂膀,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也是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摇篮。
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福田)位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目前最高楼长富金茂大厦 19 和 21 层,建筑面积 3500 平方米,引进了 21 个具有港澳背景的团队,向港澳青年来深创业提供了优质的孵化加速平台。因为交通便利、与香港高校人才技术合作广泛、服务体系最全面三大优势,备受港澳创业青年的青睐。
事实上,在这里,除了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福田)外,还有港科大蓝海湾孵化港、香港青年创新创业社区、孔雀谷深港创科育成基地、中国 - 以色列(深圳)国际创新中心、UNI 香港青年创业空间等多个面向港澳青年的创新创业基地同样支持服务港澳青年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其中,UNI 香港青年创业空间创办于 2019 年,初衷是整合粤港澳三地资源、建立健全统筹协调机制,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创业,不断完善创业体制机制,推动构建现代化创业体系,帮助青年企业全面提高创业成功率。项目建设周期三年,由港湾创新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负责运营,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科学园等多方合作,充分利用合作区优势。该空间计划引进不少于 200 个香港团队,年均接待人次超 5000 人,力争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香港青年活动社区。UNI 空间目前已有 30 个香港团队入驻,其中新注册企业 6 家。
" 粤港澳大湾区共同发展的势头不可抵挡,我预计未来会有大量人才投入到大湾区新工业、新行业的创建里。" UNI 香港青年创业空间联合创办人陈升表示,自己会鼓励身边的香港团队多来深圳走走看看,了解大的市场环境。如今他们基地已经签约了 40 余个团队,发展势头良好,有效助力香港青年把握合作区发展的重要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UNI 空间未来将进一步加强设施硬联通和机制软联通,推动粤港澳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加快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互联互通,帮助港青、港企更快的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将 UNI 空间打造成港人创业成功的模板平台,研究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向全国推广。
" 如今传来了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的消息,特别是其重心‘新田科技城’,未来将打造成‘香港硅谷’,这样将对于我们一些经常往来两地工作的港人提供更多的选择,也降低了我们的时间成本。" 在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福田)办公的舒糖讯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何耀威籍贯香港,他早在上世纪 90 年代就来到深圳耕耘,称得上是一名 " 老深圳 " 了,在深圳创业多年感受到了良好的创业氛围和广阔市场空间。他的公司 18 年落户在深港创新合作区,办公室窗外正对香港北部,繁华的城市日常尽收眼底。
▲舒糖讯息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创始人何耀威介绍公司产品无创血糖连续监测可穿戴设备。
他认为,香港北部将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都会区,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合作的一种必然趋势,能为香港的年轻人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他很期待两地政府推出更多新的政策。据了解,其旗下舒糖讯息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了无创血糖连续监测可穿戴设备,用智慧穿戴连续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减低并发症发病率。病患和家属可通过互联网服务远程监控病患身体健康变化状况。目前,已获两家上市公司投资,并与华大基因、碳云智能、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等签订了合作协议或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团队成员包含来自香港理工大学、南昆士兰大学、威斯敏斯特大学等高校的博士,可谓人才济济。
在河套,这里每天都在演绎着携手合作、融合创新、奋发共荣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福田还为符合条件的港澳青年提供一个月短租免费公寓或长租以市场价 50% 价格租赁,最长不超过一年,为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工作因加班无法当日返家的香港青年提供免费酒店临时住宿服务。同时,福田面向香港青年开设各类培训课程以及香港青年城市融入活动,帮助香港青年快速融入福田的工作生活。" 感觉福田就是自己另外的一个家。" 不少在深港创新合作区打拼的香港青年对此深有感触。
深圳晚报记者 方壮芳 刘丹青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