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10-14
从艺术教育跨界到云锦织造,南京百年老字号的80后传承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yule1.html

 

现代快报讯(记者 王益 / 文 马晶晶 / 摄)在青砖黛瓦马头墙的南京老门东,有一间绸缎铺子,阳光下闪着金色或银色光芒的丝线,精美细致的云纹图样,门口的模特身穿传统的中式服装,吸引着来来往往的路人。2020 年 9 月,南京市商务局公布了第四批共 12 家 " 南京老字号 ",其中就有这家绸缎铺子——正源兴绸缎庄。戴萌是正源兴的艺术总监,也是云锦技艺的传承人,师从国家级云锦挑花技艺大师王道惠。她与云锦的故事,是从 7 年前的一次 " 跨界 " 开始的,她大学学习的原本是艺术教育。

△正源兴绸缎庄是南京市第四批 " 南京老字号 "

" 南京正源兴绸缎庄 " 创立于同治十三年(1874 年),早期主要经营收购绸缎和放料加工绸缎业务,也是南京中兴源丝织厂的前身。南京中兴源丝织厂在南京云锦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上世纪 80 年代,其产量、质量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如今的正源兴坐落在老门东,除了云锦面料,也开始制作中式成衣,面向社会大众。

△戴萌

戴萌是正源兴绸缎庄的艺术总监,1989 年出生。其实在安徽师范大学就读期间,她学习的是艺术教育,专长是美术和音乐。和云锦的结缘是从 2014 年开始的," 其实就是眼缘吧,第一眼见到云锦就很喜欢。" 后来她结识了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国家级云锦挑花技艺大师王道惠,而当时并没有提到收徒这件事。" 毕业后我原本一家在做旗袍等中式服装,也不断对款式进行发展创新,吸收融入民族元素、地域元素,和王老师的交流中,我们很有共同语言。她对待我,就像小女儿一样。"

△正源兴绸缎庄是南京市第四批 " 南京老字号 "

尽管日常相处如同家人一样,但王道惠对戴萌来说是一位严格的老师。教学从最基础的开始,每天早上 8 点多,戴萌就到工作室跟着王道惠学习,从挑花绷子的图纸、打造、绷线、挑花、倒花、意匠图 …… 两年的时间里都在打基本功。" 王老师的老师是张福永老师,他是江宁织造府挑花堂管事的第六代传承人,王老师曾说,张老师对她非常严格,云锦织造需要高度的精准和细致,一步错就全部错,一旦她做错了,张老师会用挑花钩子打手。王老师对我,她说我不打你,我拍一下你。"

△店内展陈的部分成衣

云锦制作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意匠图,它考验的是色彩搭配、美术功底,虽然学习过程比较困难,但戴萌上手还是挺快。让她觉得挑战很大的,是装机,几千几百根丝线,需要一丝丝去捋,非常复杂,工作强度很大。" 因为喜欢,所以并不觉得辛苦,过了这个坎儿还蛮有成就感。" 而装机还需要设计图纸,自己打榫卯结构,相当于做饭还需要自己搭建一个炉灶,跨的界更大更难。

△运用云锦传统织造工艺的样品

当年王道惠一道道学习了这些云锦工艺,几十年后,她又传承给了戴萌。" 这也是王老师的一个情结,她也想把这些传统工艺发扬光大。现在很多年轻人可能不愿意去学这些,但是我喜欢,这么多年我也从来没觉得厌倦。"

△店内展陈的一件用鸵鸟羽毛线装饰的成衣

现在,戴萌把云锦的花型,比如常用的缠枝莲、如意纹设计到了衣服里,将传统元素和现代中式服装结合。2019 年,她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为镇江博物馆设计制作了馆服。镇江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凤纹尊,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上面以凤凰、如意纹元素为主。她将这些元素做了提炼,制作成了云锦腰带,既体现了馆藏特色,也展现了云锦的魅力。还有一些客户会定制云锦服装,这就需要定织,从前期的纹样开始,设计到具体的每个部位,肩宽身高等维度都需要一一确认,再做到意匠稿中,继而去定织,很繁琐,这样的云锦衣服做一件要两到三年。

△元金线和孔雀羽线

戴萌告诉现代快报记者,现在正源兴不仅在服装设计、服饰元素上进行创新,运用到婚礼、晚宴等场合,将云锦服装日常化,还对面料进行了创新,加入科技元素,在织锦的线上做文章。他们正在研制的黄金线使得云锦可以干洗,并且保证其拉力、韧度等与丝线类似,达到要求,适应木制机、电机。" 老字号不是说技艺停滞不前,而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才能走得更久。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戴萌

采访中现代快报记者发现,戴萌和家人身穿的衣服是由她制作的,现在她的大女儿上小学一年级,耳濡目染之下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如果她对云锦感兴趣,我也会将这项古老的技艺教授给她。"

(编辑 王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