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0 月 14 日,伴随着俄罗斯经典歌曲《小路》的手风琴演奏声,曾经参与过汕头牛田洋围海造田的老兵及众多 "50 后 "、"60 后 " 相聚广州图书馆,与退休馆员和读者一起,参观广州图书馆与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故居博物馆共同举办的 " 建党 100 周年 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主题展览,在重温经典的同时聆听新中国开国将军的英雄故事。
活动中,广州图书馆的青年党员代表作为 " 红色领读人 ",带领大家共同参观了 " 建党 100 周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主题展览,从一张张旧照片和泛黄信纸的背后,了解 " 保尔热 " 在新中国时期的巨大影响,重拾峥嵘岁月最激荡人心的 " 钢铁 " 意志。长者们参观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平图片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俄语版等馆藏珍品,重温红色经典。此后,著名军旅作家吴东峰借着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这个话题,讲述新中国开国将军 " 百炼成钢的生命奇迹 ",并与《广州文艺》编辑部副主任杨希展开对谈,共同探讨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
本次展览素材主要来自莫斯科、索契和新罗西斯克三地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故居博物馆,除了展出反映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平事迹的多组图片,故居博物馆还提供了其所珍藏的大量与中国相关的馆藏(电子版),包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文译者资料及从中国各地区寄至俄罗斯的读者信和照片等等,相关资料均为首次在中国展出。
此外,展览还同步展出了广州图书馆收藏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俄语版珍藏图书、50-80 年代作品相关话剧剧本、小说改写本、连环画等衍生品。
在 " 建党 100 周年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展览现场,著名军旅作家吴东峰首先阐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对中俄几代人,乃至对新中国开国将军们的深刻影响。吴东峰曾任新华社军事记者,并面对面采访过萧克、王震、许世友等 200 余位开国将军,长期创作反映共产党将领战斗经历的报告文学作品,吴东峰表示,看过此书的将帅们不在少数,粟裕将军就曾在抗日战争时期为此书专门题词 " 炼成钢铁如保尔 莫做浮草似罗亭 "。如同书中的主人公保尔一样,这些将帅们也经历了战火淬炼,在斗争和艰苦的考验当中锻炼出了百折不挠的 " 钢铁精神 "。
参加活动的其中一位老兵代表 " 雷老 " 已届耋耄之年,雷老于 1962 年参军,曾经历过汕头牛田洋围海造田那段艰辛的火红岁月。提及当年,让他记忆犹新的不止是艰苦,更重要的是那股甘愿为事业奉献和付出的革命精神,他也希望年轻一代能继续保持和发扬这种精神。
广州图书馆 " 重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系列活动分为广州站和佛山站,将先后在广州图书馆和佛山市图书馆举办。相关展览在广州站(广州图书馆)展出时间为 10 月 11 日 -11 月 8 日,并将于 10 月 30 日及 11 月 6 日面向公众开放两个场次的预约讲解服务。
采写:新快报记者 许婉婕 通讯员 曾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