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10-23
云游二十四节气——霜降柿子红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二十四节气是大自然说给我们听的语言,也是古人诗意栖居的创造。人们在劳动中学会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依气候而作,随岁月流转。

霜降,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预示着冬天就要真正到来了。霜降不是表示 " 降霜 ",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就全国平均而言," 霜降 " 是一年之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霜降节气的到来,就意味着冬天离我们不远了。

霜是水气凝成的,水气怎样凝成霜呢?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 · 旅思》中写道:" 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 陆游在《霜月》中写有 " 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 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 0 ℃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 " 浓霜猛太阳 " 就是这个道理。

俗话说 " 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 ",柿子的最佳成熟时期就在霜降前后,因此霜降吃柿子也就成为了不少地区的习俗。这个时候的柿子个大、皮薄、汁甜,可谓达到了全盛状态,营养价值高,含有众多矿物元素,是非常适合秋天吃的水果。另外,民间还有说法认为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以及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当然霜降吃柿子的习俗还得从朱元璋说起:传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小的时候家中十分贫穷,经常吃不饱饭,只好四处讨饭。一年霜降,已经几天没饭吃的朱元璋饿得两眼发黑,他跌跌撞撞走到一个小村庄,发现村边的一处烂瓦堆里长着一棵柿子树,上面结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朱元璋一见,兴奋极了,于是使出浑身力气爬到树上,吃了一顿柿子 " 大餐 ",这才保全了性命。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有一年霜降节领兵再次路过那个小村庄,发现那棵柿子树还在,上面依然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面对此情此景,朱元璋思绪万千,正是这棵柿子树当年救了自己。

他仰望着这棵平平常常的柿子树,缓缓脱下自己的红色战袍,又亲自爬了上去,把战袍披在柿子树上,并封它为 " 凌霜侯 ",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后来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就逐渐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不过,霜降吃柿子还要注意千万不要空腹吃柿子,而且不能贪多哦!

兰州日报社西游记工作室出品

策划制作丨 韩彤 周言文 孟夏 李沛柯 安若璇

实习生 李庆 宗成贤 马芳乾 刘月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