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率先完成总长 34 公里的暗涵整治,全面完成 2114 个小区正本清源行动,空气质量年均优良率达 92.6%;新增教育学位 4.3 万座,新增 2 家三甲医院,引进文体名人 19 位,筹建公共住房 4.2 万套,滚动办理民生实事 100 件、民生微实事逾万件,民生和公共事业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保持 80% 以上 ……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和政府的奋斗目标。在福田区八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上,区委副书记、代区长周江涛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向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实实在在的民生成绩单。
报告指出,5 年来,福田区始终坚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经受住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围绕 " 首善之区 幸福福田 " 的美好愿景,用心用情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竭尽全力为人民群众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市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
教育事业成果丰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实施学位供给 " 双十工程 ",引入 " 代建制 " 缩短学校建设周期,新增教育学位 4.3 万座,是 " 十二五 " 期间的 3.6 倍,解决了长期困扰居民的学位缺口历史性难题。创新 " 民转公 " 幼儿园办学模式,全市率先实现学前教育 "5080" 目标。打造 " 课堂革命 · 福田表达 "" 城中村品牌学校创建联盟 " 等享誉全国的教育品牌,义务教育质量居全省区(县)最前列,全国教育公平百佳县市排名第二。获评首批 "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 "," 福田经验 " 全国推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深圳研究院等 4 个项目相继落地,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开始招生办学,高等教育机构实现从无到有的历史性突破。
医疗强区持续巩固
"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正式运营并获评三甲医院,区属三甲医院、临床医学院、国家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实现 " 零 " 的突破。建成全省首个国家级家庭健康服务中心、全省首家中医肿瘤医学中心,基本形成 "15 分钟医疗服务圈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连续六年全市第一,主要健康指标提前 11 年完成 " 健康中国 2030" 任务。
文体事业亮点纷呈
衡量美好生活,文化、体育也是重要尺度。全国首创 " 都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成为全市唯一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华强北博物馆、福田美术馆顺利开馆,新增公共文化设施面积 7.3 万平方米,基本形成 " 一公里公共文化服务圈 "。引进文体名人 19 位," 福田文化菜单 " 贯穿全年,莲花山草地音乐节等文化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成立全国首个线上线下交互式文明学院,全国唯一 " 新书首发中心 " 落户福田。全市首创学校体育场地向市民开放,实现文体场馆 " 一网统管、一键预约 ",获评 " 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 , 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多渠道筹建公共住房 4.2 万套,超额完成市下达的筹建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 0.65%,处于全市最低水平。" 五有五化 " 都市养老模式入选国家养老服务典型案例,全省率先实现区县级公办养老机构 PPP 项目社会化改革,区福利中心获评广东省五星级养老机构。建立 "1+6+2" 社会救助帮扶体系,累计发放救助帮扶资金超 2 亿元。建成全市首个 " 儿童友好街区 ",全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指标达标率为 100%,居全市第一。全国首创退役军人高新技术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实现广东省双拥模范区 " 七连冠 "。
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境就是民生。全市率先完成总长 34 公里的暗涵整治,全面完成 2114 个小区正本清源行动,一举解决 15 个城中村雨污分流全覆盖的历史遗留难题,建成全市首个 " 污水零直排 " 荔枝湖示范片区,小微黑臭水体全域消除,全区河湖水质优于地表水 V 类,欧亚水獭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回归深圳河畔。实施大气污染降尘、减排、削峰三大行动,空气质量年均优良率达 92.6%,PM2.5 浓度降至 20.5 微克 / 立方米,始终保持国家二级标准以上。垃圾分类先行示范城区建设走在前列,可回收物日均收运处理量超 650 吨,居全市之首。福田区成为全国大城市中心城区唯一 "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 天蓝地绿水清城美 " 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深圳晚报记者 温银妮 编辑 方壮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