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10-18
以“陶”育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造就新时代“大先生”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刘凯 记者 李楠 文 / 摄)今年是陶行知诞辰 130 周年,10 月 18 日上午,培养造就新时代 " 大先生 " 研讨会在江苏省会议中心举办,探讨教师队伍和 " 四有 " 好老师建设,以及新时代 " 大先生 " 的精神内涵与培养路径。江苏省人民政府省长吴政隆发来贺信,对本次研讨会的举行表示祝贺。江苏省委常委、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出席开幕式。

陶行知是南京教育史不可磨灭的印记

据悉,本次研讨会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支持,江苏省教育厅、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主办,南京市教育局、南京晓庄学院、南京大学陶行知教师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共同承办。研讨会由江苏省教育厅厅长葛道凯主持。

陶行知曾在南京形成、发展和实践他的教育思想,是南京教育史上不可磨灭的光辉印记。研讨会上,南京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胡万进指出,当前,南京小学、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分别达 94.7%、98.9%,高中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达 27.9%,创建了 124 个市级名师工作室,覆盖中小幼、职教 20 多个学科,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民教师。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以《永远做陶行知先生的学生》为题,勉励广大教师要学习、传承老一辈教育工作者 "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 的精神,不断加强师德师风修养,担负起新时代教师的历史使命,向标准看齐,向榜样学习,做 " 大学问 "、怀 " 大爱心 ",争做新时代的 " 大先生 "。

" 人民教育家 " 于漪提出教师的成长要从内心突破

" 陶行知先生一辈子奉献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他留给我们非常多的教育遗产,至今仍散发着耀眼的光辉,激励我们一代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奋勇前行。" 人民教育家于漪特别为研讨会录制了视频,她以 " 大先生 " 为关键词,回顾了自身学习、工作和成长的历程。

要成为 " 大先生 ",要给学生做什么示范呢?于漪回答:" 要做为人为事为学的示范,促进我们孩子全面发展,成为时代新人。" 她指出," 思想自信 "" 实践自觉 " 是新时代教师走向 " 四有 " 好老师、走向 " 大先生 " 的根本要求。

" 而我们的思想自信、实践自觉,一定要把他归总在我们教师自身的深度觉醒。" 于漪提到,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 教师的成长归根到底是要从内心来突破,一定要内部觉醒,要拿出自己的潜力。 "

△研讨会现场

大咖齐聚,共同探讨如何办好新时代的教育

研讨会第二阶段是学术报告及学术沙龙阶段。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朱永新以《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为题作主旨发言。

好的教育应该是什么样?教育有什么可能?人类发展的无限可能在哪里?朱永新认为,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推进人类文明最重要的事业,进入新时代应该给出答案,即做新教育,新时代知识分子要做 " 行动着的思考者 "。

全国人大常委、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通过视频报告的形式,以《弘扬行知精神,做新时代 " 大先生 "》为题探讨如何落实新时代 " 大先生 "。

他指出,当今的中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任务空前繁重。陶行知的教育学说无疑是一面可供省思的镜子,可以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特别是培养造就新时代 " 大先生 " 的重要参考。" 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既要立志立德,又要立功立言,才可能成为一流的教育家,才能成为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和‘大先生’。"

此外,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冯建军以《人格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追求》为题,安徽师范大学教授阮成武以《为何、何为、为谁:" 大先生 " 的时代镜像》为题分别发表学术报告。他们从不同的维度探讨了新时代教育的内涵及如何办好教育。

(编辑 周冬梅)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