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 2021-10-19
没了补习班,家长可以这样“鸡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没了补习班,我该怎么‘鸡娃’?"" 孩子作业少了玩电子产品多了,亲子关系更紧张了咋办?"……

面对家长在新政下的新问题,近日,广州市教育局召开家庭教育工作研讨会,针对 " 双减 " 下家长们面临的新焦虑,请来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市级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等,一同探讨解决方案。专家们提醒,教育不是学校一方的 " 独角戏 ",家长才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责任人。

" 双减 " 减了作业但减不掉家长的焦虑

" 作业少了,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有了更多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托管到位了,家长也不用再做下班就飞奔去接娃的‘赶路人’。" 会上,有着 8 年家委经验的二孩妈妈支女士表示,自己真切感受到了 " 双减 " 带来的福利。但她也关注到,不少家长更焦虑了。

家长代表陈女士亦坦言," 双减 " 减了作业但减不了家长的焦虑。" 焦虑别人的孩子都在偷偷地跑,我家孩子在慢慢地走。作业量减了,孩子练习达不到就很难达到考试的要求;同一等级的分数可能跨度多达 30 分,家长无从知道孩子的学习效果,万一孩子掉队了,考不上好学校怎么办呢?"

与会的学校负责人坦言," 双减 " 后,家长和老师都面临不少新问题。广州市海珠区宝玉直实验小学校长赖海虹发现," 双减 " 后,家长出现两极分化——部分家长不再跟进孩子的学习,配合度有所下降,需要老师更多沟通才能保障孩子的学习质量;一部分特别关注孩子成长教育的家长又非常焦虑,担心基础不扎实的他们自行给孩子增添作业,让学生吃不消甚至出现抵触学习的情绪。与此同时,教师的负担变得更重。她表示,家、校之间需要更多的信任和合作。

家校社应携手促进家庭教育

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晓认为," 双减 " 不意味着家长可以 " 躺平 ",而是要回归本位,发挥家庭教育应有的功能。" 教育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不是简单的经济投入,而是需要投入时间,要陪伴、沟通,共同成长。" 在她看来," 双减 " 下,懂得与老师相互配合、喜爱读书、热爱运动劳动、热爱家庭的孩子会吃香,且会越来越优秀。

广州市越秀区铁一小学校长张婥恩同样认为,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教育。真正优秀的父母,在于是否真正参与了孩子的成长。她认为,针对隔代抚育最大的弊端 " 重养轻教 ",家长也需要发力指导父辈、祖辈联合教养。

广州大学附属中学副校长黄翠婉表示,作为老师,同时也是家长,她认为,只要将家校共育落到实处,双方的焦虑就都可以缓解。为促进家庭教育的高质量陪伴,广大附中专门设计了 " 五子丰登学堂 ",给每个学生家庭布置亲子作业,包括共读一本书、同做一道菜等,营造轻松愉快的亲子氛围。

在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李季教授看来," 双减 " 是一场由家长焦虑为缘起的教育改革,是一场以孩子成长为导向的亲子培养措施。回归教育的初心,培养全面发展的孩子,家校目标一致,但实现的手段各不相同,学校主要是通过课堂提质,家庭教育关注的重点应是对孩子优秀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

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华山鹰认为," 双减 " 政策,凸显了家庭教育要尊重儿童权利,为家庭生活和教育赢得更多时间和空间;要尊重人的发展规律,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综合能力,更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和学习观;以及要融入家校社协同教育生态圈,进一步明晰家校的定位与边界,激活社会教育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的三个价值导向。

他透露,下一步,教育部门将指导学校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学科考试、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的学业水平评价标准方面进行综合改革,有效提高作业质量,真正做到减量、提质,有效改变机械重复大量刷题和过度拓展的作业方式,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生活体验,从真正意义上缓解家长的 " 焦虑 " 和老师的 " 担忧 "。

来源:新快报

相关标签

家庭教育 教育局 名师 考试 中小学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