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10-20
第八届江苏省道德模范孙景南: 立足岗位勇担当,传承匠心善作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工作时焊花四溅,仿佛身处火炉;手臂上大大小小的烫伤痕迹上百个,却被她戏称是 " 美好纪念 "。孙景南,这位有着 " 东方女焊神 " 之称的电焊工,以奋斗和探索,为我国轨道交通车辆产品国产化、谱系化和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作出了突出贡献。

△孙景南在工作中。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摄

10 月 17 日,第八届江苏省道德模范评选结果揭晓,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车体车间电焊工孙景南获 " 江苏省敬业奉献模范 " 称号。

1990 年,19 岁的孙景南从职高毕业,一个偶然的机会,油漆专业的她闯入焊工这个 " 男人的行业 "。第一次拿起焊枪,弧光闪烁、焊花飞溅,孙景南爱上了焊接,这一干就是 31 年。夏天高温闷热,而焊工在工作时为了防止焊花的伤害,仍需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三十多摄氏度的气温,焊件温度可达上百摄氏度,说是身处火炉也毫不夸张。每次工作结束,孙景南连裤脚都能滴下水来。即使有防护措施,但在焊接的操作中,免不了会被电弧闪到眼睛,或是被焊花烫伤。孙景南手臂上大大小小的烫伤痕迹达上百个。而她却自己调侃道:" 这些全都是焊花留下的美好纪念。"

2000 年,浦镇公司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合作承接上海明珠线城市轨道项目时,孙景南和几位同事被公司派往阿尔斯通接受高铁铝合金车厢焊接工艺的培训。" 洋考官 " 们第一天就给学生一个下马威——高难度的铝合金侧墙焊接。这种焊接,由于材料十分 " 娇贵 ",稍有不慎就容易出现焊穿、气孔等缺陷,没有一个人敢尝试。

孙景南站了出来:" 我试试!" 她凭借过硬的焊接技术得到了 " 满分 "。" 洋考官 " 也被孙景南的技术所折服,伸出大拇指夸赞她是 " 东方女焊神 "。

学成回来后,孙景南参与了该项目的焊接工艺准备和设备的调试工作,并承担焊接工艺评定、产品试制和人员培训等工作,见证了公司第一条铝合金车体生产线的从无到有。法国技术专家更指定她为首席技师,只要是她亲手处理的焊接工序,从无返工和质量问题。

此后,孙景南在焊接的道路上一路披荆斩棘:她带领团队攻克了 18mm 铝合金窄间隙焊接极限难题;独创铝合金槽焊摇摆焊接操作法,解决根部熔深不达标的技术难题;解决 0.8mm 不锈钢超薄世界焊接难题,产品合格率达 100%,在国际项目上全面推广,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孙景南先后参与焊接上海明珠线列车、南京地铁 1 号线首列列车、南京地铁机场线、城际动车等轨道车辆,甚至在马来西亚、印度等国家,都穿梭着经她焊接的车辆。

对孙景南来说,从引进到自有创新不是目标,从跟跑到引领行业才是她的追求。

2012 年," 孙景南技能专家工作室 " 成立,工作室主要承担新材料、新工艺的焊接研究、公司科研项目以及焊接工艺试验工艺评定工作。在动车组和地铁车辆自主化、谱系化、智能化进程中,孙景南瞄准创新创造的需求,从细处着手,针对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攻关。经过不断摸索,成功搭建全焊接铝合金车体制造技术平台,实现了铝合金焊接领域多项技术零的突破,为我国城轨车辆国产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多年来,她亲自带徒 24 人,6 人取得高级技师证书,12 人取得技师证书,3 人在国际焊接技能大赛中取得第一名,先后完成培训 63 批次、2875 课时、2973 人次。

孙景南曾两次获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接受央视《焦点访谈》采访,被《人民日报》" 人民论坛 " 文章比作传承鲁班精神的大国工匠。她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全国 " 五一劳动奖章 "、全国技术能手、江苏大工匠等荣誉。

南报融媒体记者 张源源

来源:南京日报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