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王彤 记者 卢河燕)近日,中央网信办等八部门联合公布《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全国共确定 10 家综合基地和 82 家特色基地,南京江北新区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 ( 城市管理 ) 特色基地。近年来,南京江北新区在国家级新区和自贸片区双区叠加优势下,自带创新基因,在智能科技赋能社会治理中先行先试,探索出一条具有新区特色的新路径。
90% 事项解决在基层
据了解,此次公布的试点基地分为综合基地和特色基地两类,综合基地原则上是在特定的行政区域(地市级、区县级),开展智能社会治理的综合性实验;特色基地是面向城乡的教育、卫生健康、养老、社区治理、城市管理、环境治理、体育等特定领域,开展智能社会治理实验。
在江北新区,综合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环保、安监等部门的执法人员下沉街道一线,打破执法条线壁垒。目前,江北新区 7 个街道都已经实现执法人员下沉,并下放了 12 类 500 多项行政权力事项,同时提升执法队伍 " 全科 " 水平,真正实现 " 一支队伍管执法 "。
审批服务也在改革。各街道为民服务中心设立 " 全科窗口 ",开设了 24 小时自助服务区,负责的事项由 50 多个增加到 160 多个,有些事项还下沉到社区网格。群众可以在一个窗口办理社保、民政、工商等诸多事项,解决了过去审批服务职能比较分散,让群众 " 多跑路 " 问题。
区块链 + 网格化
江北新区首创 " 区块链 + 社会治理 " 应用平台 " 链通万家 ",目前正在部分小区试点。
引入基于区块链的小区公共资金监管体系和公共事项表决机制,实时公布小区费用收支情况和其他通知公告,确保居民对小区公共管理事项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赋予居民高效行使小区公共管理事项表决权。
同时,江北新区推动综治网格、综合执法网格、警格等 " 多网合一 ",按照全要素网格要求,将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政务、文化、卫生、警务等公共服务资源全面整合,制定 15 项网格工作事项清单,实现由各条线 " 单打独斗 " 式的点对点对接转为 " 握指成拳 " 式的组团作战。
" 信息化 +" 智慧治理
城市运营指挥中心相当于城市运营的 " 大脑、中枢机构 ",能够高效精准地掌握网格、单位、事件、车辆等辖区的基本信息和运转情况。
指挥中心数据信息由网格员前端采集,后台数据共享。同时,按照 " 扁平化、精准化、快速化 " 要求,建立了 " 网格员 - 网格组 - 网格长 - 街道指挥中心 " 四级问题流转机制。每天平均处置百余条问题,消除了大量问题隐患。
在长江保护治理过程中,指挥中心利用在长江沿线装置高清摄像头,及时发现排污、偷捕等行为,并迅速通报给附近巡逻的网格员,从而很快给予处置;疫情防控期间,核酸检测、疫苗接种工作量非常大,原来需要网格员进村入户、耗时耗力,而且不够精准,通过大数据管理中心平台,大大减轻了基层工作的压力。
从江北新区大数据管理中心到各街道大数据平台," 智慧治理 " 已经成为江北新区社会治理的共识。新区平台与各街道已经初步形成上下贯通、左右联通、整体联动的城市数字治理指挥体系。
据介绍,下一步,江北新区将以服务民生为主责 , 用科技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用数据提升社会治理效率,进一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实现社会治理与经济发展 " 双轮驱动 ",为建设全国前列的国家级新区提供坚强保障,高质量建设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主城。
(通讯员供图 编辑 李蔚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