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 最近半个月,南京市拉萨路小学的清清(化名)接连报了两个体育培训班,一个是羽毛球,一个是篮球。" 双减 " 之后,他有了更多踏上体育场的机会。
今年 7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出台至今,学校、家长、学生的生活有何变化?现代快报记者走访了江苏部分中小学、体育场馆,采访了一些老师、家长、学生 ……
学校开展体育社团,抢课需要拼手速
下午 4 点 50 分,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课后服务 " 潜能活动园 " 时段,操场上一群足球少年挥汗如雨。" 我特别喜欢踢足球,妈妈就帮我报了这个社团。" 二年级女生叶紫涵说,以前放学都要在门口等着妈妈来接,现在可以和小伙伴在学校里玩,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特别开心。
足球、篮球、跳操、象棋、合唱 ……" 双减 " 之后,南师附小课后服务开设了 10 多种体育和艺术社团,学生们抢课需要拼手速。校长余颖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几乎 99% 的孩子都参加了课后服务,但时段不尽相同,具体根据家长的接送时间自主安排。
学校体育社团的开展,也解决了不少家长没时间带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的难题," 暑假给孩子报了个游泳班,她自己也很喜欢,但平时工作忙,没空带她去游,好在学校课后服务提供了游泳项目,也是帮我们解决了一大难题。" 家长王女士告诉记者,现在学校课后服务项目不少,也不用担心孩子作业问题,解决了家长的 " 后顾之忧 "。
取消晨读,体育成学生到校第一件事
除了下午放学之后的时段,不少学校还 " 改革 " 了以往固有的晨读模式。10 月 19 日一大早,扬州市文峰小学的师生,随着音乐走出教室,孩子们开始列队做广播操或进行晨跑锻炼。根据不同年级组,结合学生体育特长,学校还以班级或训练组为单位,开展足球、武术操、篮球、跳绳守擂赛等体育活动。
取消集体晨读,让 " 阳光体育 " 活动成为学生到校之后的第一件事,用体育锻炼开启孩子们活力满满的一天,得到了家长的广泛支持。章先生表示,他的孩子正在读四年级,他非常支持学校的这个做法," 像我们小时候,有玩泥巴、打弹珠、跳房子等游戏,现在孩子动不动就要看手机,我觉得身心健康应该是孩子成长中首位重要的,其次才是学习,所以我很支持学校重视体育教育。"
丰富体育课堂,也是学校在 " 双减 " 之后的举措之一。" 加油!加油!" 这是南京河西外国语学校第四届游泳比赛的现场,学校教学处副主任杨琳琳介绍,学校初一初二和高一高二每周有两节游泳课,时长大约是 100 分钟。另外还有选修课,包括篮球、足球、游泳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 今年有个特点,就是初一的孩子很突出,他们的游泳成绩甚至超越初二和初三的,还有打破学校纪录的。" 她分析,这可能跟小学对体育越来越重视有关,也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游泳课,所以初一学生基础普遍比较好。
位于建邺区的南京致远初级中学,开创 "3+2" 体育课程模式,每周 "3 节体育课 +2 节游泳课 ",每日一小时课间体育活动。每年春夏秋冬举办四季运动会,之前疫情期间,学生们在家里也要每天 " 打卡 " 做运动。
校外体育培训,教练周末课程量激增 50%
除了校内体育社团之外,不少家长和孩子也把目光瞄向了校外体育培训。最近半个月,南京市拉萨路小学二年级的清清(化名),接连报名参加了两个校外体育培训班,一个是羽毛球,一个是篮球。
10 月 19 日下午,清清的外婆带着他来到五台山羽毛球馆,进行一小时的羽毛球训练。清清的外婆告诉记者,这是清清的第二节羽毛球课," 以前作业多,3 点 15 放学就回家写作业,写到吃完晚饭,还要写,大部分时候能写到晚上 9 点多。"" 双减 " 之后,清清的家长选择了 3 点 15 分至 4 点 55 分的学校 " 弹性服务时间 ",利用这一个多小时,清清可以在学校完成作业,5 点之后的时间都可以用来进行体育和艺术培训。
" 除了羽毛球,最近还报了一个篮球,是每个星期天的下午 5 点到 6 点。" 清清的外婆说,之前还有一个跆拳道,已经学了两三年," 这样好啊,天天坐屋里写作业,哪有现在出来打打球好。" 现在,清清的体育培训有羽毛球、篮球和跆拳道三个,艺术类的有画画,兴趣类的是电脑编程课,文化类补课只有英语一科。
" 双减 " 之后,很多以往周末补习文化课的孩子,转头瞄向了体育培训。五台山乒乓球馆的张教练告诉记者,现在周末不允许补文化课,他的乒乓球周末课程暴增了 50%," 上周末,从早 9 点到晚 9 点,整整 12 个小时,都有点吃不消了。" 张教练说,以往只有 8 小时甚至 6 小时," 现在,有些家长还要把课排到周末的早 8 点到 9 点,我只能说这样效果不好,拒绝了。"
困境
师资有限、场地不足,困扰家长和孩子
在 " 双减 " 政策引导体育社团和体育培训激增的同时,不少问题也显现出来,在记者走访的过程中,学校、体育场馆、家长和孩子都提出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师资力量和场地条件有限的学校,体育社团无法满足所有孩子的需求,已经成了 " 双减 " 之后的第一大难题。南京市鼓楼一中心小学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学校在市中心,面积有限,体育师资也有限。" 孩子抢不到学校里的体育课和体育社团,只能到周边的体育场馆去训练。"
校外体育场馆场地不足,也是困境之一。随着 " 双减 " 政策的落地,体育培训确实迎来了 " 春天 ",但是由于场地不足,不少校外体育场馆新接收的孩子却没办法上课。五台山羽毛球馆的周馆长表示,近期青少年培训报名人数确实有所增长,增幅大概在 20% 左右," 但我们场地就 16 片,孩子增多了但场地就这么多,接收了孩子上不了课,是个大问题。"
对于需要考虑经济效益的社会培训俱乐部来说,报名人数增多但无法 " 消课 ",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位于南京奥体中心的一家足球培训俱乐部,近期报名人数也有所上升,但俱乐部负责人徐先生却开心不起来。" 双减 " 之前,学生下午 3 点多放学,就有很多人来到俱乐部训练。但如今 " 双减 " 之后,学生选择先在学校进行 " 弹性服务时间 " 或参加校内体育社团,很多人希望周末再来俱乐部训练。" 教练和场地有限,不可能都排到周末,周中来的人又少了,报名人数多但没办法消课,对于我们社会培训俱乐部来说,其实并不是好事。" 徐先生认为," 双减 " 还是需要切实减轻学生周中的负担,让更多孩子走到体育场上来。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舒越 王卫 / 文 施向辉 郑芮 / 摄
(编辑 李蔚蔚)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