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 2021-10-22
辅助就业为393名残疾人敲开幸福门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家门口通过简单的手工活不但实现就业增收,还可以得到康复治疗服务、生活能力训练 ........ 近年来,肥东县残联大力加强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通过建成投用的 16 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帮助 393 名残疾人实现就业和稳定就业,提高他们的生活获得感、幸福感。

家门口就业让残疾村民有了盼头

秋日的一天,记者来到了位于梁园镇梁园社区(原梁园二中)内的合肥自尊自爱服饰有限公司,由于适值上班时间,偌大的两间操作间内里,一群残疾人分正坐在操作台两边,忙着制作家用电器上的橡胶皮垫、以及装饰花加工。

在现场,记者留意到,虽然动作不甚灵活, 但 大家却做得一丝不苟。其间,车间负责任人来到一中年男子旁做着示范指导。" 你这个手法不对,应该像我这样。"

男子名叫韦君海 ,今年 46 岁, 家住 梁园镇镇东社区鲁冈村,20 岁那年在工地干活时被高空坠物砸在腰椎上落下肢体残疾,平时走路需要拄着拐杖。因为身体残疾找不到工作,韦君海便赋闲在家,日常除了帮父母摘摘菜,基本大门不出," 时间一久,感觉自己都待得快上霉了,有时真恨自己没用。" 韦君海 回忆道。

2020 年,随着梁园镇创办了辅助性就业机构将车间建到居民家门口后,韦君海便来到车间内从事一些而简单的手工制作:电器橡胶皮垫、电冰箱线束制作等。

" 一天只上 8 个小时,手工活比较简单,不累,包吃,每月工资 1280 元,每年有近 2 万元的收入,这下靠着自己的双手拿到一份工资,每天都有盼头,真的要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照顾! " 正在制作橡胶皮垫的韦君海告诉记者。

村医成了大伙的健康 " 守门人 "

中午休息间隙,身穿白大褂的马贤翠走进车间,为大家依次测量血压、血糖。据介绍,马贤翠是张圩村 村卫生室主任, 目前担任公司的康复员," 一般一个月来厂里一次,主要帮大伙测量血压、血糖 , 指导康复训练。并适时督促大家到镇中心卫生院进行一年一次的体检。" 马贤翠告诉记者。

据自尊自爱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 吴惠芳 介绍,2020 年 4 月,为了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回报社会,在当地政府的引导及县残联的帮助下,她成立了肥东县梁园镇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 --- 合肥自尊自爱服饰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共有 23 名残疾人,业务范围主要涉及装饰花加工、线束加工制作等。

作为一家辅助性就业机构, 公司占地面积 800 多平米,分为男女休息室、食堂、学习阅览室、男女无障碍卫生间、娱乐活动康复区等,日常采用工作 + 日间照料的助残模式,为残疾人免费提供日间照料,并通过对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恢复他们的劳动和自理能力,不仅给残疾人家庭减轻了负担,也为残疾人提供了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平台。

据介绍,为了规范残疾人管理,丰富残疾人的生活,改善残疾人的康复环境,公司配备了 2 名管理人员,1 名康复员。 而除了每天免费提供午餐外,公司每逢遇上节假日公司都会发放节日礼品,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每年还会组织集体春游、秋游,每月给员工过次生日、年末评优评先进,增加员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辅助就业为 393 名残疾人敲开幸福门

" 是奥,在这里让我有了家的感觉,虽然大家都有身体有缺陷,但大家伙相处舒畅开心,互相关心 互相帮助,以至于连双休日也想来公司上班。" 韦君海说道。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 为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肥东县残联大力加强辅助性就业机构建设,让残疾人就业不离乡。截至目前,全县有共建成运营 16 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安置了 393 名精神、智力和重度肢体残疾人从事辅助性就业,让残疾人能够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劳动技能、生活能力、脑力康复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以及融入社会的能力,逐步实现回归社会,从而更有尊严、更有质量地生活。接下来,县残联将进一步致力于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让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成为推动残疾人就业的有力引擎,更让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成为残疾人幸福生活的新起点。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陈强

相关标签

康复 体检 就业 指导 服饰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