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宁建轩 记者 李娜)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是实现脱贫攻坚 " 两不愁、三保障 " 的一项重要内容。10 月 22 日,现代快报记者从南京市建委获悉,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全市已有 4155 户贫困家庭从 " 忧居 " 实现 " 优居 ",圆了新时代的安居田园梦想。目前农危房改造工作已进入 " 动态清零 " 阶段,及时发现、及时清零。经过全面摸排,今年全市共新增 56 户农危房,目前已加大力度完成 53 户,另有 3 户正在加快建设。
农危房变 " 安心房 ",村民生活更安心幸福
" 以前的老房子住了 30 来年,墙已经摇摇晃晃,要用棍子才能撑住,就怕它什么时候塌了。"69 岁的赵文球是六合区冶山街道岗陈村的一名独居老人,属于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他的老房子由于年久失修,墙体倾斜开裂,屋顶也多处漏水。" 一到下雨天,床还要挪到不漏水的地方,外面院子也全是烂泥,家里不好待,门也不好出。"
△ 赵文球的新房子
冶山街道工作人员介绍,赵文球的房子被鉴定为 D 类危房,区里补贴了 54000 元,赵文球自己出一部分钱,进行了拆除重建。如今,75 平方米的新房铺上了地砖、装上了空调,外面的院子也做成了水泥地,赵文球可以安心享受晚年生活了。
△ 改造后丁秀琴新房内景
同为岗陈村村民的丁秀琴夫妻两人也是农危房改造的受益者。他们是村里的低保户,老房子存在墙皮脱落、漏雨渗水等问题,被确定为 C 类危房,经过维修加固,60 平方米的老房子重新焕发了生机。
" 我们当时试着跟村里说了老房子的事,本以为要等一段时间,没想到马上就有工作人员上门查看情况,没过多久就把我们加到了改造名单里。" 丁秀琴丈夫回忆起改造的经过,忍不住给街道社区的快速响应点赞。
△ 改造后的叶声海家
" 老叶,新房子搞得漂漂亮亮,看着明堂堂的,真不错!" 在六合区龙袍街道新桥社区,时不时有邻居来参观五保户叶声海的新屋。龙袍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在政府资金的补贴下,叶声海的老房子进行了原址翻建,家里的亲人又资助了他一笔钱,帮他把室内装修了一遍,邻居们调侃老叶现在搬进了 " 小别墅 "。
小城镇变 " 新市镇 ",南京乡村更宜居、宜业、宜游
据介绍,农危房改造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市建委紧扣 " 两不愁、三保障 " 目标任务,出台政策文件,明确扶持对象、审批程序、补助标准等,确保脱贫攻坚政策精准落地。2017 年江宁区获省政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2019 年六合区获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
△ 宜居宜业宜游的南京新农村
围绕 " 宜居、宜业、宜游 " 的创建目标,加快完善新市镇综合服务功能,合理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配套。实施小城镇建设整治项目 343 项,启动石湫、淳化、汤泉等省级美丽宜居小城镇试点建设,桠溪、白马、竹镇被列入全国重点镇,桠溪列入首批 " 中国特色小镇 ",竹镇入选全国景观旅游特色名镇。
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建成美丽乡村示范区约 2300 平方公里,实施 10 大类建设项目 1407 个,江宁谷里 - 横溪、高淳桠溪 - 漆桥、浦口老山北麓 - 滁河南岸、六合竹镇 - 金牛湖、溧水白马 - 无想山五大示范区全面建成;累计完成 1394 个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完成 600 座农村公厕新改建任务,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 90% 以上。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成绩突出,建成各类示范村 862 个,20 多个村获评 " 中国最美乡村 "" 中国最美田园 " 等国家级荣誉,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达标率达到 100%,全市共建成美丽宜居乡村 1337 个,创建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48 个;完成了 39 个省级传统村落和 46 个传统建筑组群实施保护项目建设。
(通讯员供图 编辑 高霞)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