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10-24
深晚报道 | 惊艳!合唱界“活化石”侗族大歌唱响深圳音乐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在我国贵州省黔东南地区,流传着一种无指挥、无伴奏、多声部的民间合唱形式——侗族大歌。10 月 23 日,深圳音乐厅 " 国乐当潮 " 音乐节邀请了贵州省黎平侗族大歌艺术团重磅加盟,携手中国东方歌舞团抒情女高音歌唱家李红梅、旅意青年男高音歌唱家赵一,共同为观众呈现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次演出为观众献上《单身罗汉多快活》《丢久不见长相思》《布谷催春》《大山真美好》《珠郎娘美》《天星明月》等多首佳作。

侗族大歌堪称合唱界的 " 活化石 ",最早的侗族大歌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宋代诗人陆游曾在《老学庵笔记》中有所记载,到了明代广东诗人邝露所著的《赤雅》一书中,也有 " 侗人善音乐 …… 长歌闭目,顿首摇足 " 的描述。这些旋律世代相传,留下如今惊艳世界的天籁之声。它们或清脆悦耳,从中听到春的莺啼和夏之蝉鸣;或跌宕起伏,叙说一段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或柔美缓和,抒发真情实感的爱与相思。

1986 年 10 月,9 名侗族姑娘组成的大歌演唱团应邀在巴黎秋季艺术节表演,她们没用扩音和伴奏,仅用人声演唱,高低声部巧妙地互相点缀,期间还有模仿鸟叫、虫鸣和水流的声音,各种声音交织在一起浑然天成。这让听惯传统古典西方音乐的巴黎人震惊了,多达 37 次的谢幕和长达 15 分钟的掌声,为这次特别的演出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侗族大歌开始享誉世界。

创立于 1972 年的贵州省黎平县侗族大歌艺术团,是顶尖的侗族大歌表演团体之一,在文化保护、传承、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曾多次把侗族大歌带向世界,并分别于 1994 年、2001 年、2008 年、2018 年四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

深圳晚报记者 赵伟君

相关标签

中国东方 深圳 音乐 陆游 巴黎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