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5 日,是抗美援朝纪念日。
71 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
此前热播的电视剧《功勋》,开篇便讲述了抗美援朝老兵、" 共和国勋章 " 获得者李延年的故事。该剧也被广大观众赞为 " 近年来国产军事题材影视剧的最高水准 "。
实际上,6 集单元剧只展现了李延年率领所在的 47 军 140 师 218 团 3 营 7 连,反击 346.6 高地这一光辉事迹。
反击战背后,是一场持续时间长达 5 个多月、惊心动魄的阵地攻防大战。
那么,志愿军如何粉碎了美国的 " 秋季攻势 "?
回国后,李延年又做出了什么成绩?
他得到的这枚 " 共和国勋章 " 有多沉?
李延年。图片来源:新华社
1 攻势,一触即发
1951 年 2 月 19 日,47 军在湘西完成剿匪建政任务,开始收拢部队、集结整训,准备奔赴朝鲜。6 月 17 日,志愿军 47 军接替 65 军防务。仅仅 5 天后,当面的美骑兵第 1 师、美 3 师打算趁该军立足未稳之际前来 " 捡便宜 ",便在空地火力掩护下,对 47 军阵地发起营连规模的持续进攻。令美军沮丧的是,攻势持续了一个多月,寸土未得。
来而不往非礼也。就在当面美军三鼓而竭之际,47 军 140 师从 8 月开始反客为主,对美骑兵第 1 师、美 3 师、加拿大第 25 旅、土耳其旅阵地发起营连规模的反击,连续夺取了 272 高地、418 高地、天德山、夜月山、大马里等敌方重要的前沿支撑点,迫使当面 " 联合国军 " 阵地向后退缩了 5 至 15 公里,拓展阵地近 200 平方公里,极大改善了 47 军防御态势。
47 军与当面敌军针尖对麦芒的同时,对阵双方在谈判桌上的较量也异常激烈。
1951 年 7 月 10 日,双方代表在开城近郊来凤庄的一座别墅中开始了首次正式谈判。美方认为自己拥有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因此并不急于寻求停战,而是妄图通过 " 极限施压 ",达成一个对其政治、军事均有利的停战协定。
美方谈判代表以其 " 海空优势必须得到补偿 " 为由,在 7 月 26 日的谈判中提出:朝中方面必须在双方实际控制线基础上再后退 38 至 68 公里,总计让出 1.2 万平方公里土地," 联合国军 " 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停战谈判。
在遭到朝中方面严辞拒绝后,美方代表叫嚣 " 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 并宣布休会。以美军为首的 " 联合国军 " 随即发起了 " 夏季攻势 " 和 " 秋季攻势 "。
1951 年 7 月 10 日,朝鲜停战谈判首次会议在开城举行。图片来源:共产党员网
在 " 夏季攻势 " 中,美骑兵第 1 师、美 3 师没能夺回他们被志愿军 47 军攻占的阵地,美军决定在 " 秋季攻势 " 中为这 2 个师加强支援火力,将进攻规模由营连级提升至加强师级。其中,美骑兵第 1 师除建制内的诸多支援单位外,还得到了第 936 炮兵营,第 17 炮兵营 A 连,第 204 炮兵营 A、B 连,总计 36 门 155 毫米以上榴弹炮的加强。
美骑兵第 1 师决心并肩展开第 5、第 7 骑兵团。其中,位于左翼的第 5 骑兵团加强第 61、第 82 炮兵营,攻击 222 高地至 272 高地之间地区;位于右翼的第 7 骑兵团加强第 77、第 99 炮兵营,攻击 339 高地至 418 高地之间地区;第 70 坦克营、第 16 侦察连组成麦克支队,顺着涟川至桂湖洞公路突击,切断志愿军 47 军向朔宁的退路;第 8 骑兵团为师预备队。
上述部署看似一线平堆,实际上美骑兵第 1 师在发起全线进攻的同时,有着明确的侧重点:先与美 3 师合力夹击志愿军夜月山、天德山一线突出部,消除志愿军对 " 联合国军 " 汉城至金化交通线的威胁;得手后以美骑兵第 7 团对志愿军 147 师和 139 师结合部 287 高地实施主要突击,继而威胁上浦防方向,以割裂 47 军的防御布势;尔后再集中力量突击便于机械化部队发挥威力的 345.5 高地一线,直接威胁志愿军后勤基地朔宁。
上述 3 个攻击重点,尤其以 345.5 高地方向的攻击对志愿军威胁最大。
经过较长时间整补,美骑兵第 1 师和第 3 师于 9 月底完成了大规模进攻准备。美 3 师先于 9 月 29 日开始发起试探性进攻。全线进攻从 10 月 2 日一直持续到 18 日,美方称之为 " 驿谷川之战 ",而我方称之为 " 朔宁以东地区防御战斗 "。
2 防御,艰难困苦
战斗打响时,位于美骑兵第 5 团进攻方向上的,是志愿军 47 军 139 师 415 团及 417 团 2 营;与美骑兵第 7 团对阵的,是 141 师 422 团 1 营;驻守天德山、夜月山一线的是 141 师 422 团 2 营;驻守 487 高地、292 高地一线的 141 师 423 团,则要直面美 3 师倾尽全力的猛攻。
战斗一开始就空前惨烈。10 月 2 日,驻守天德山的 141 师 422 团 5 连及加强的 1 个排,以伤亡 80 余人的代价击退美 3 师 15 团发起的 11 轮进攻,歼敌 300 余人。美骑兵第 7 团及附属的希腊营,被 422 团 1 连挡在天德山以西 313 高地前沿止步不前,迫使美骑兵第 1 师于次日提前将预备队骑兵第 8 团投入战斗,但仍无进展。直到 3 日下午,黔驴技穷的美军施放了大量毒气,这才夺取了天德山西南 418、313 高地。
失去了 418、313 高地的屏护,三面受敌的 422 团 5 连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依然坚守阵地。在表面阵地被敌炮火轰成粉末的情况下,总计 248 人的加强连中,许多指战员选择与蜂拥而上的优势之敌同归于尽。阵地上仅存的指导员阎成恩等 8 名伤员,靠 3 根爆破筒打退了美军,全连坚守了 4 天 3 夜才奉命放弃天德山。
最终,5 连荣立集体特等功,被授予 " 天德山英雄连 " 的荣誉称号。美军亦承认在此战中付出了难以忍受的伤亡代价。
天德山易手后,47 军防御正面右翼的 345.5 高地、272 高地及严岘山一线变得孤立突出。但美骑兵第 5 团 2 营与志愿军 139 师 415 团 5 连、8 连反复争夺 6 次,付出了沉重代价依旧一无所获。
10 月 6 日,得到美骑兵第 8 团 1 个营增援后,美骑兵第 5 团出动 2 个营兵力,向坚守 272 高地侧后严岘山阵地的 416 团 5 连发起猛攻。5 连在连长张永富和指导员庞殿臣指挥下奋起还击,一直坚守到 8 日黄昏才奉命撤下阵地。此时,战前有 240 人的 5 连仅剩 18 人。
该连在荣获集体特等功的同时,连长张永富荣立个人特等功,被授予 " 一级战斗英雄 " 称号;指导员庞殿臣荣立个人特等功,被授予 " 二级战斗英雄 " 称号。该连还有 2 个班荣立集体一等功,9 名指战员荣立个人一等功。战斗中的艰难困苦,可见一斑。
此时,防御 345.5 高地对于我军来说至关重要。
担任防御任务的 139 师 415 团 3 营,在予敌大量杀伤后,奉命将阵地移交给 417 团 1 营。不过,由于 346.6 高地、287 高地先后于 7 日、8 日失守,417 团 1 连在反击 287 高地战斗中伤亡殆尽,因此肩负重任的 417 团 1 营实际只有 2 个连兵力可用。其中,坚守 345.5 高地北侧无名高地的 417 团 2 连,在仅剩数名战士的情况下,靠着炊事班的奋勇反击守住了无名高地,但我方迫切需要时间加强 345.5 高地一带的防御部署。
争取时间的最好办法,是在敌侧后发起一场反击,以牵制美军兵力。这个反击地点,47 军选择了位于 287 高地和 334 高地之间、正好卡在美骑兵第 7 团和美骑兵第 8 团战斗分界线上的 346.6 高地。
反击时间定于 10 月 8 日晚,由 140 师 418 团 3 营负责实施,李延年所在的 418 团 3 营 7 连迎来了严酷考验。
3 支部,建在连上
当时 23 岁的李延年,担任 7 连指导员,即该连的政治主官。
政治主官制度源于苏联红军。十月革命后,由于缺乏军事人才,苏联在组建红军时留用了许多旧军官。为了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苏联红军创造性地设立了政委一职,由经受了斗争考验的坚定布尔什维克出任,并赋予其最后的决定权。
大革命时期,随着国共合作的深入,党代表制度被引入黄埔学生军中,但最低只配置到团级。
1927 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主持三湾改编,创造性地将党支部建在连上,以发挥党的战斗堡垒作用。这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也定下了我军未来发展壮大的基调和底色。
经过两年的实践摸索,到 1929 年底古田会议时,我党最终确定了无产阶级建军纲领,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教育部队,树立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把红军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服从于人民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的新型人民军队,从而在根本上划清了红军与一切旧军队的界限。
古田会议不仅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三大任务,规定了实行党对红军绝对领导的原则和制度,还肯定了政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规定了宣传教育等原则和方法,规定了红军军事机关和政治机关的正确关系等。
位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采眉岭笔架山下的古田会议旧址。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各个层级普遍建立党组织,并且发挥领导核心和骨干作用,这才是我军成长为一支无论在什么样的艰苦环境下,都拖不烂、打不垮的钢铁雄师的根本性原因。
这一点,在《功勋》中有着生动的体现。
作为 7 连指导员的李延年,他在政治思想工作上,把全连战士杀敌报国的士气调动得足足的。
电视剧的开头,战略部署完毕,还有 4 个小时就要对 467 高地发起进攻,7 连的小安东却当了逃兵。大敌当前,逃兵容易扰乱军心,但李延年没有枪毙小安东,而是讲述了他逃跑的原因——想回东北看看于他有救命之恩、非她不娶的张二妞。
随后,李延年让战友们回忆自己的亲人朋友,并结合行军途中的所见,让大家意识到,只有打赢了战争,他们的小家才能真正地安全,抗美援朝,才能保家卫国。
最后,他也没有避讳战争的残酷," 可能到了和平来临的时刻,我们有许多人已经看不到那个幸福的场景了,不能和亲人们团聚了,但是祖国会记得我们,亲人会感激我们,是我们让他们过上了和平幸福的日子 "。
战争必然有伤亡,但每个战士都要知道自己为何而战。
妥善处理完逃兵问题,战士们都士气高涨,李延年又在随后的战斗中,替几位 " 解放战士 " 洗刷了间谍嫌疑,并指出 " 尊重和信任,也是战斗力 "。
可以说,李延年做思想政治工作,首重以身作则,次重因人施教,循循善诱。每每以接地气的朴实无华语言,将大道理诠释得通俗易懂,让人入脑入心,堪称我军基层政治主官的杰出代表。
4 指挥,坚守高地
李延年文能明理鼓劲,武能带兵打仗、指挥若定,是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我军军政双优政工干部的典型代表。
1928 年 11 月,李延年出生在河北省昌黎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为了生计,他 9 岁就做了小猪倌。14 岁时,由于交不起学费,仅读了 2 年初小的他跟着同乡来到长春一家粮食加工厂当学徒。
1945 年 10 月,李延年的人生迎来转折点,他加入了长春公安总队,这支部队后来发展成为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 3 师、第 10 纵队第 29 师。
李延年入伍后,他的军事技术及思想觉悟均进步很快,每战必奋勇争先。在 1946 年 12 月攻打榆树县的战斗中,时任警卫员的李延年勇猛冲入敌阵,缴获轻机枪和手枪各 1 支,光荣负伤,被记小功一次。
1947 年 2 月,李延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当时想,我是个穷人家的孩子,参加革命队伍算是参加对了。自己要忠心,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人民的事业干到底。"
1948 年 10 月黑山阻击战中,时任东北野战军第 10 纵队 29 师 85 团警卫连排长的李延年随部队急行军百余里,血战三昼夜,坚决顶住了廖耀湘兵团的疯狂冲击,为东野主力包围该敌争取了时间;1950 年 4 月,李延年升任 47 军 140 师 418 团 7 连指导员,率领连队参加湖南省会同县剿匪。在一次战斗中,他指挥 7 连以伤亡 2 人的代价,消灭土匪 200 余人,还抓了几十名俘虏,受到上级表彰。
李延年打仗善动脑子。在这次粉碎美军 " 秋季攻势 " 的作战中,7 连奉命突破敌炮火封锁,前往支援 8 连、9 连。为尽可能减少部队运动中的伤亡,李延年亲赴前沿调研,总结出美军炮火封锁的规律—— 1 分钟炮火,3 分钟间歇,从而指挥 7 连战士们以分段跃进的办法,未伤一人即通过了敌炮火封锁地段。他还将经验记录下来,上报到团部,进一步减少整体的伤亡。
还有一个电视剧中没能展现的故事,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体现李延年的军政水平:
10 月 4 日晚间,李延年率 7 连出击时误入美军埋伏圈,他当机立断组织部队交替掩护撤退。途中,战友刘立军中弹摔下了山崖,李延年令部队先撤,自己一个人返回去救刘立军。
救起刘立军后,李延年又发现了另一个负重伤的战友申平健。李延年一个人带着两个战士往回走,在美军始终不停歇的机枪火力下,他也受了伤。
申平健跟李延年说:" 我不行了,你扔了我自己走吧。" 李延年说:" 你死不了,别咋呼。有我在,就有你在!" 最终,他一个人把两个受伤的战士带了回来。虽说全连仅付出了 3 人受伤的代价,并无人牺牲,但李延年仍在全连大会上作了自我检查。
这次并不成功的出击行动,非但没有降低李延年的威信,反而让他更加深受战士们的信任与爱戴。
10 月 8 日晚,418 团 3 营在 6 个榴弹炮连和火箭炮第 202 团火力支援下,对 346.6 高地实施反击。李延年和连长共同指挥 7 连,以伤亡 3 人的代价连续攻克 3 个阵地,并配合兄弟连队夺取了另外 2 个阵地,打垮美军 1 个营,赶在 9 日拂晓前全部收复了 346.6 高地。
9 日天亮后,位于 334 高地的美骑兵第 8 团 3 个连,以及 287 高地方向的美骑兵第 7 团 5 个连,在优势地空火力支援下向 346.6 高地发起猛烈反扑,3 营奋起迎战。
战至 14 时,该营各级指挥员所剩无几,部队建制残破。关键时候,李延年挺身而出,对各阵地上尚能坚持战斗的指战员重新进行编组,并临时指定指挥员。其中,7 连缩编成 4 个班、8 连缩编成 2 个班、9 连编成 1 个班,营机炮连和另外 7 名战士编成 2 个班。
在李延年的指挥协调下,经过 1 天 2 夜浴血奋战,3 营以超人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给予美军以大量杀伤,先后歼敌 600 余人,不仅打出了阵地进攻和防御战斗的模范战例,而且为我军加强至关重要的 345.5 高地防御争取到了宝贵时间。
在完成防御任务后,3 营奉命转移时,李延年坚持让战士们先走,自己留下来断后。
针对这次战斗,志愿军总部档案中对李延年有如此评价:" 李延年同志,在强攻 346.6 高地的战斗中,在战斗激烈和伤亡大的情况下,先后共整顿五次组织,并随时提出有力的鼓动口号,在胜利的情况下勇敢前进、紧张情况下压住阵脚,自始至终保持了部队有组织地进行战斗 …… 对战斗胜利起了决定性作用。"
5 反击,越战越勇
由于李延年所在的 418 团 3 营在 346.6 高地上的浴血奋战,美骑兵第 8 团没法集中力量攻击 345.5 高地。趁着美骑兵第 5 团被打残,被迫退出战斗的当口,志愿军 140 师 420 团接手了 345.5 高地防务。该团放弃了一些次要阵地,集中兵力坚守主峰阵地。
配属 47 军作战的火箭炮第 202 团以 2 个齐射,毙伤了美骑兵第 8 团大批有生力量,美骑兵第 1 师迟至 10 月 15 日才集中起骑兵第 7 团、整补完毕的骑兵第 5 团及从美 3 师方向调来的比利时营,呈一个梯队布势向 345.5 高地发起向心突击。在 15 日至 17 日连续 3 天的鏖战中,420 团在阵地工事尽毁的情况下,硬生生让 2 个团又 1 个营的优势之敌止步不前,打出了一个战后被选入《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战斗经验总结》的模范战例。
18 日,进攻之敌付出了惨重代价后,进占 272 高地和 230 高地。坚守在 345.5 高地南面前沿突出部 250 高地上的 420 团 2 营 5 连,仅有身负重伤的 2 排排长张国福爬回后方,得以生还。
140 师师长黎原权衡再三,令 420 团撤出 345.5 高地。已经打得精疲力竭、丧失了进攻能力的美骑兵第 1 师就坡下驴,宣称己方 " 全部达成了作战目标 "。但实际上,美骑兵第 1 师和美 3 师在 47 军防御正面上仅前进了约 4 公里,夺回了原先就属于他们的约 90 平方公里阵地而已。
不过,战斗是否结束,美军说了不算。在美骑兵第 1 师、美 3 师停止进攻后,47 军调兵遣将,连续发起鱼积里南山、上浦防南山、正洞西山等反击战。
在 11 月 4 日发起的正洞西山反击战中,47 军在我坦克部队支援下,经过 6 昼夜激战,毙伤美骑兵第 1 师近 2500 人。此战后,被打得伤了元气的美骑兵第 1 师被迫撤往日本休整,再也没能返回朝鲜战场。
就在 47 军与敌浴血奋战期间,在朝中军队的铜墙铁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的 " 联合国军 ",被迫于 10 月 25 日重新坐到了谈判桌前。然而,从那时起到 11 月初,朝中军队发起的战术反击连绵不断。美军在此期间的伤亡超过了他们 9 月 29 日发起 " 秋季攻势 " 至 10 月 24 日期间的伤亡,可谓 " 偷鸡不成蚀把米 "。
于是,美方所谓的 " 海空优势补偿 " 要求,从刚开始狮子大开口的 1.2 万平方公里,急剧缩小为 1200 平方公里。但现实很快又教训了美方,后来连这 1200 平方公里,他们也不敢再提及。
志愿军 47 军于 6 月 17 日接替 65 军防务时,前沿阵地从高作洞延伸至西小峙。到当年 12 月该军奉命后撤至龙化、成川地区整训时,前沿阵地已经前推至从正洞西山至马鸣洞一线,总体向前推进了 5 公里左右,净拓展阵地约 100 余平方公里。
这些战绩离不开志愿军战士们的浴血奋战。正如单元剧片尾李延年本人所说:" 我只是一个代表,荣誉属于千千万万牺牲的烈士。"
此后,李延年被志愿军总部授予 " 一级战斗英雄 " 称号,荣立个人特等功,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自由独立二级勋章、三级国旗勋章,并被提拔为营副教导员。
6 奉献,永不止步
从朝鲜战场凯旋,李延年继续留在部队。
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哪里。
1961 年,李延年接到了驻防湖南、广西的任务。当时,一家老小在爱人齐振凤的辛勤操持下,已经在北京安顿下来。但李延年立即带上全家,奔赴当地。在他看来,服从命令就是对党的绝对忠诚:" 我这一辈子就想当一个好兵,能打胜仗的好兵,为党和人民保卫祖国一辈子。"
李延年工作繁忙,顾不上家,家里大事小情全落在了齐振凤肩头。家庭经济有困难时,已经荣誉加身的李延年却从来没有向组织提过任何要求:" 家属有意见,我就批评他们。人家牺牲那么多,我们要那待遇合适吗?不合适!"
2020 年 8 月 31 日,广西南宁市民主路小学的学生代表为 " 共和国勋章 " 获得者李延年戴上红领巾。图片来源:新华社
1979 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期间,时任广西军区独立师政治部副主任的李延年,负责该师的后勤保障工作。他多次深入前沿一线掌握情况,及时向部队传达上级的指示和命令,冒着敌人的炮火进行宣传鼓动,并有力组织了对伤病员的救护、转运和治疗工作,出色完成了各项保障任务。
已过知天命之年的这位老英雄,为此再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1983 年,李延年光荣离休,但满怀报国之志的他仍关心人民军队的建设,积极从事各种公益活动。1988 年 7 月,李延年获得中央军委授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 胜利功勋荣誉章 "。1992 年 10 月,李延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英模代表团访问朝鲜,荣获朝鲜领导人金日成授予的友谊勋章。
此外,他每年都会为南宁市多所中小学作革命传统教育讲座,却从不提及自己的功勋。他还把自己获得的各类证章捐献给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和广西军区军史馆," 所有荣誉不是给我个人的,都是国家对所有烈士的褒奖。我们要永远铭记这些为新中国牺牲的英雄们!"
李延年也确实深切地怀念着他的战友们,他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战友的小小一张黑白照片,时不时翻出来看看。有时间,他还会到广西军区军史馆,在烈士墙前寻找牺牲战友的名字,驻足凝视良久,郑重地敬一个军礼。
近年来,始终保持老党员、老军人、老英雄的革命本色,用实际行动践行共产党员初心和使命的李延年,先后被广西军区评为 " 先进离休干部 "" 优秀共产党员 "" 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先进个人 "。
2019 年 9 月 17 日,李延年获颁 " 共和国勋章 " 这一殊荣。颁奖词这样写到:" 李延年,志愿军一级英雄、特等功臣,历经战火洗礼,舍生忘死,英勇杀敌,为建立保卫新中国做出巨大贡献。"
祖国永远记得,人民永远感激!
编辑丨安周霜
责任编辑丨李雪岚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来源丨瞭望智库(ID:zhczyj)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