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0 月 25 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 2021 年前三季度广州市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2021 年总第 150 场)。市统计局局长陈小华发布了 2021 年前三季度广州市经济运行情况,并解读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 年前三季度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 20029.12 亿元,同比增长 9.9%,两年平均增长 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 188.63 亿元,同比增长 5.2%,两年平均增长 6.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 5195.00 亿元,同比增长 10.3%,两年平均增长 5.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 14645.49 亿元,同比增长 9.8%,两年平均增长 5.3%。
进入三季度以后,出现疫情波动、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芯片短缺、电力供应紧张等种种因素。从数据来看,广州前三季度的经济总体还是延续了今年以来 " 稳 " 的态势,广州经济增长的动力源自哪里?
陈小华说,面对复杂局面,市委、市政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出台各类调控措施全力稳增长,全市经济抗压前行,生产领域保持增长、需求领域逐步改善、新兴动能不断激发,总体呈现出 " 运行平稳、稳中蓄能 " 的特点,综合来看,支撑广州经济稳定恢复的动能主要体现在 " 四个能 ":
科技赋能——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率升至 50%
近几年,广州锚定创新驱动发展目标不放松,致力增强科技创新和赋能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2016-2019 年,广州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年均增长 15.6%,至 2020 年,R&D 经费投入强度首次突破 3%。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 2015 年的 44.8% 提高到 2020 年的 50%。今年 1-8 月,企业创新投入力度继续加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同比增长 26.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 19.0%。随着广州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带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为全市经济对冲负面因素影响、保持发展韧性注入了强劲的动力。
投资蓄能——
产业项目投资增速达到 47.1%
今年以来,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在前三季度保持近 20% 的高速增长,尤其是产业项目投资增速达到 47.1%,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注能。而这种蓄势注能,并不仅仅体现在 " 量 " 的扩张,更体现在 " 质 " 的提升。从投资结构看,前三季度,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均在 40% 左右,彰显科技成果在全市工业发展应用步伐加快,工业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迈进。同时,"3+5" 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中,数字创意、新材料与精细化工、智能装备与机器人等新兴优势产业投资增速均在 20% 以上,反映出新动能后劲足。
消费释能——
星巴克、喜茶、奈雪的茶、炳胜、广州酒家等品牌餐费收入同比增长 40.1%
广州作为国内首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城市之一,大力推动消费转型升级。一是品质消费成主流。造车新势力备受关注,新能源汽车需求大幅增加,前三季度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 1.1 倍;广百股份、友谊集团等百货商场在高端消费的带动下,零售额合计同比增长 44.2%;星巴克、喜茶、奈雪的茶、炳胜、广州酒家等品质餐饮品牌合计餐费收入同比增长 40.1%。二是线上 " 买买买 " 的消费业态持续发力,限额以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限额以上网上餐费收入均保持两位数增长,说明广州人的消费方式在不断优化,内需潜力加快释放。
市场聚能——
新登记市场主体 52.44 万户,增长 36.7%
市场主体活跃,保障了经济根基。前三季度,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 52.44 万户,其中企业 34.81 万户,分别增长 36.7% 和 22.7%,市场主体增量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新登记市场主体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与机器人、数字创意等新兴产业企业均达 6 万户左右,同比分别增长 1.4 倍、1.2 倍和 42.9%。作为经济发展主力军的 " 四上 " 企业培育成效显著,在库、新增入库 " 四上 " 企业数量均居全省第一。截至 9 月末,全市 " 四上 " 企业接近 3.5 万家,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前三季度新增的新开业 " 四上 " 企业超过 770 家,数量同比增长 61.8%,占全省比重达 27.0%。显示广州营商环境良好、市场商机涌现,创新创业推动高质量发展。
" 从以上四个方面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广州经济稳定恢复的态势持续,呈现出较大韧性和潜力。下阶段,广州将继续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加快全面恢复和提质增量," 陈小华说。
" 三个新 " 看广州科技力量
从 2015 年的 44.8% 提高到 2020 年的 50%,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步攀升。科技赋能是如何推动广州经济增长的?陈小华介绍,近年来,广州主动加快新兴产业布局,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产业高质量发展呈现新亮点。总体来看,今年前三季度的新动能发展呈现 " 三个新 "。
一是新产业茁壮成长。
前三季度,"3+5" 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超 6100 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30.7%,比 2020 年末提高 0.3 个百分点;对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 29.2%,广州这么大的经济体量,经济增长近三成的动能来源于新动能,难能可贵。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与健康等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增加值规模均超千亿元,合计同比增长 9.4%,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增长 14.7%。智能装备与机器人、轨道交通、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新材料与精细化工、数字创意等五大新兴优势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 9.1%,其中,数字创意产业成长迅速,前三季度实现增加值也超千亿元,同比增长 13.1%;轨道交通产业表现亮眼,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 18.5%。
二是新技术加快融合。
前三季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趋势更为明显,先进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 58.8%,占比比上半年提高 0.8 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两年平均增速达到两位数以上,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两年平均增长 22.2%,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提高 13.6 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两年平均增速达 18.0%。随着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深度融合,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加速,1-8 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近 20%,两年平均增速高出规上服务业平均水平 6.6 个百分点,其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电子商务服务和检验检测服务两年平均增长超过 20%。
三是新产品释放潜力。
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抢抓赛道,实现产销两旺,其中产量同比增长 78.2%,两年平均增长 57.5%,在汽车销售市场上,新能源汽车更是受热捧,零售额实现倍增;畅销车型增长较快,多功能乘用车(MPV)产量同比增长 62.8%。电子产品需求强劲,光电子器件同比增速在 60% 以上;显示器、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也分别实现 44.6% 和 40.3% 的同比增速。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广州新动能的集聚效应不断显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动力。
总的来看,广州服务业发展基础较好,下一阶段,还要抓住机遇,推进服务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产业链和价值链进一步向高端攀升,开创广州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采写:新快报记者 王彤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