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秋风起天微凉,10 月中旬,受冷空气的影响,粤西北部山区的连南瑶族自治县降温降雨,大山深处道路的塌方点因降雨而增加,有的山路一边是塌方一边是悬崖,既要防范头顶上的落石;又要注意脚边的悬崖。惊险的山路给活跃在山里的 " 瑶老 " 人民调解员们增加了工作的危险和难度。
打官司费时误工 村民耗不起
" 昨天才两个塌方点,今天就多了七个。"47 岁的涡水镇 " 瑶老 " 调解员唐志强说,雨天山路泥泞易滑,为了不耽误调解工作,他向朋友借了一辆较新的摩托车。2018 年 6 月,唐志强担任涡水镇专职调解员,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多次参与矛盾纠纷排查及调解。
■阴雨天,山路湿滑泥泞," 瑶老 " 调解员唐志强外出工作以摩托车为主。通讯员供图
" 如果要打官司,要跑 50 多公里的山路才能到县城法院。"47 岁的六联村冲店小组瑶胞邓海斌说,打官司不止费时,还误工,山里的村民耗不起。
邓海斌的 6 亩山林被维修中的水电站冲毁,要求水电站按每亩 150 棵树计,每棵树补偿 120 元;被冲毁的山地每亩补偿 7200 元,共计 151200 元。而水电站则认为每亩只有 100 多棵树,不值这么多钱。双方因此产生纠纷,唐志强和涡水镇司法原老所长一起翻山越岭前往纠纷现场调解,经多次调解,双方达成让步和解,邓海斌获得 105000 元补偿。
" 很满意,省了很多麻烦事。" 说到调解结果,邓海斌露出笑容。
" 瑶老 " 翻山越岭去调解
涡水镇位于连南瑶族自治县境中部,站在镇里的任何一处,放眼望去都是大山,是以林业为主的最早排瑶聚居地,总人口 8390 人,有近一半的人外出打工和一些妇女带孩子到县城上学,剩下的常住人口只有 4000 多人。镇辖 6 个村委会,各村委会之间都是几十公里以上的山路,离镇政府最近的六联村要 30 多公里山路。
■唐志强深入到瑶胞劳作的区域,实地了解土地、山林、邻里等情况。通讯员供图
唐志强说,涡水镇的矛盾纠纷以林地、耕地为主,占了全部矛盾纠纷的 70% 以上,有的纠纷现场要翻几座大山,一趟来回,白昼变黑夜。
作为新一代的 " 瑶老 " 调解员,唐志强对个别没达成调解协议的纠纷案件感到遗憾,说自己还要磨练,要不断增加法律知识和调解经验。
叔侄从反目成仇到和好如初
" 如果没有盘六斤从中调解,我和叔叔见面如仇人,不会打招呼。"57 岁的瑶胞唐顶一说,今年 1 月,爷爷在大麦山镇新寨村的祖屋因拆迁获得 29.7 万元的补偿,唐顶一的叔叔独占了补偿款,叔侄因此反目成仇产生纠纷。
当月 26 日傍晚,唐顶一到盘六斤调解工作室申请调解。调解员盘六斤召集与此纠纷相关的村民小组长、唐顶一和叔叔等兄弟亲戚共 6 人一起进行调解。
唐顶一的叔叔认为,伯父去世后留下 9 岁的女儿唐路妹,一直是自己抚养长大直至出嫁,而他的哥哥(注:唐顶一的父亲)没有抚养过唐路妹,自己尽心尽责,所以伯父的家产都该归自己。
27 日零时许,大麦山镇的气温降至 6°,寒气逼人。经过近 4 个小时的艰难调解,唐顶一和叔叔达成和解意向。此时整个镇上只剩下盘六斤调解工作室是开着灯敞开门的。
翌日,离除夕还有 12 天,唐顶一和叔叔到盘六斤调解工作室签订调解协议书,唐顶一分得 9 万元拆迁补充。后来唐顶一还和盘六斤说,春节期间到叔叔家里一起喝酒了,现在叔侄俩和好如初。
" 调解纠纷摆事实讲道理,大家都信任他 "
大麦山镇总面积 143 平方公里,人口数约 20600,绝大部分是排瑶,还有少部分是过山瑶。66 岁的 " 瑶老 " 调解员盘六斤在镇里几乎是家喻户晓,他经常骑着摩托车去矛盾纠纷的现场,一路上遇见的瑶胞都会和他打招呼。
■盘六斤(右 1)在大麦山镇几乎是家喻户晓,每逢遇见瑶胞都会相互打招呼拉家常。通讯员供图
71 岁的瑶胞唐马道是大麦山镇新寨村的五保户,因新农村建设,家门前 10 米左右的烂泥路可免费加宽铺水泥,但涉及两户邻居的土地归属而引发纠纷,导致整个村每家道路都铺好了,只剩他一家没铺。他找盘六斤到现场调解,最终达成调解协议。" 下雨天不再泥泞,不用再担心滑倒摔跤。" 唐马道说,盘六斤调解纠纷能摆事实讲道理,大家都信任他。
■盘六斤 15 年来共调解矛盾纠纷 378 宗。通讯员供图
1978 年,盘六斤从部队退伍,2006 年成为连南瑶族自治县的第一批基层人民调解员,2020 年 6 月成立了盘六斤调解工作室,15 年来共调解矛盾纠纷 378 宗,去年获得 "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 " 称号。
" 瑶老 " 人民调解员彰显民族特色
资料显示,连南瑶族自治县面积 1306 平方公里,下辖 7 个镇,户籍人口 176445 人,瑶族分布于占全县面积 88% 的山区,有 " 八排二十四冲 " 之称。瑶族同胞,依山建房,其房屋排排相叠形成山寨,因而被称作 " 瑶排 " 或 " 排瑶 "。
连南瑶族自治县司法局长唐小洪说," 瑶老 " 是排瑶人民对管理瑶寨内、外各项事务的老人的尊称。旧时,瑶老们经常跋山涉水走家入户调解审理山林土地和水利纠纷、人身伤害等案件,但分文不取,若擅自收取费用或偏袒一方,则随时会被罢免," 瑶老制 " 的雏形便源自于此。" 瑶老 " 人民调解员是指是瑶寨中德高望重、热心为民、具有较高威信的 " 和事佬 "。
自 2014 年开始,全县 71 个村(居)委共聘任 173 名有威望、了解民情、民风、民俗、语言相通、为人公道、热爱调解工作的专职 " 瑶老 " 人民调解员,经过多年的调解工作实践,这些瑶老调解员在化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参与社会治理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瑶老 " 人民调解组织成立至今,共受理民事纠纷 5311 件,调解成功 5257 件,没有因调解不及时而引发集体上访或群体性事件。连南瑶族自治县将 " 瑶老 " 与人民调解工作相结合,使 " 瑶老 " 人民调解员成为极具民族特色的法律工作者。
采写:新快报记者 黄嘉丰 通讯员 刘洪群 吕青萍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