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脉 2021-10-28
“导游”界的天花板,还看江苏!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 水上做文章。" 这话出自著名作家汪曾祺。

在作家叶兆言的回忆中,很多年前,一群作家在江苏某个湖游湖。有人拿了个签名的东西过来,让每个人写一句话。汪曾祺就写了这一句:水上做文章。

当时一旁的叶兆言感慨不已,说这五个字水平很高,文化全出来了。" 历史地看,江苏能有今日,就是水上文章做得好。" 叶兆言说。

在全球水资源越来越吃紧的大背景下,江苏丰富的水域面积是一份非常宝贵的财产。

今天," 水上做文章 " 又有新的后续。

近日,由江苏省文旅厅和江苏省作协共同组织策划、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文学家心中的水韵江苏》面世,46 位文坛大咖组成豪华 " 导游团 ",书写他们眼中的 " 水韵江苏 "。

他们的导览,堪称江苏旅游界的 " 天花板 "。文脉君带大家先睹为快。

01

导游:叶兆言

坐标:江苏

内陆水域面积大于低山丘陵面积,这恐怕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特例。除了江苏,其他省份都是山区面积大于内陆水域面积。江苏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别属于沂沭河、淮河、长江三大水系。大运河和苏北灌溉总渠等人工挖掘的河道,将全省的主要河流湖泊,联接成一个完整的水道系统, 这不但方便了排灌和航运,而且是很好的水上旅游活动资源。

换句话说,只要旅游者乐意,你可以坐船周游江苏,饱览沿途的秀丽风光。水路四通八达,这是江苏的奇异景观,长江淮河苏北灌溉总渠沟通东西,大运河联接南北,多年以来,它们一直是江苏境内最重要的交通动脉。江苏不太适合游山,却非常适合玩水,只要旅游者乐意,你可以像当年的康熙和乾隆一样,坐船观光江苏的绝大多数城市,你可以游览南京的秦淮河,游览徐州的奎河,浏览南通的濠河,还可以沿着大运河及其附属水道,周游苏州无锡常州,欣赏扬州镇江,见识淮安宿迁。

02

导游:毕飞宇

坐标:兴化

说起行,我的故乡顶有特色了。我们的 " 行 " 其实就是行船。我的故乡兴化在江苏的中部,所谓里下河地区。它的西边是著名的大运河。因为海拔只有负一米的缘故,一旦大运河决堤,我的故乡在一夜之间就成了汪洋。这样的事曾多次发生过。一次又一次的灾难严重影响了兴化人的文化基因,兴化人不太相信这个世界,兴化人更相信的东西是他自己。兴化人对教育有一种恋爱般的情感,柔软、绵长、坚毅,这一点和犹太人很像,只有装在脑袋里的财富才是真正的财富,恺撒、强盗和洪水都带不走它。

洪水一次又一次的冲刷让兴化的地貌变得很有特色,兴化成了一个水网地区。河流就是我们的路,水也是我们的路。我们兴化人向来是用手走路的,两只脚站在船尾,用篙子撑,用双桨划,用大橹摇。运气好的时候,换句话说,顺风的时候,你就可以扯起风帆了。我的朋友、诗人庞余亮写道:" 天空打满了补丁。" 诗人总是伤感的,庞余亮还写道:" 天很疼,浑身都是膏药。" ——无论是补丁还是膏药,庞余亮所描绘的都是我们家乡的风帆。风帆意味着好运气,你赶上顺风了。

03

导游:朱辉

坐标:泰州

苏中平原的里下河地区,河汊交织,水路成网。小时候交通不便,短路基本靠走,出远门则基本靠橹。从父母工作的地方到老家小镇,二十五里,小孩子走不动,父母就联系熟人,搭便船。熟人是供销社的,专门运输货物送往各地。好大的木船。船被桐油漆得又红又亮,船上就是家,什么都有,居然还养着一条黄狗。狗冲我们叫,吓得我站在跳板上不敢再动。后来就不叫了,还冲着我们摇尾巴。船家是一对夫妇,还有个和我年岁相当的小女孩,声音细细的,爱红脸,可我已忘记了她的名字。到镇上应该也就二三十里,可不知我们怎么就还在船上吃了一顿饭。有青菜,有鱼。然后我们就宿在船舱里。有被子,没有床,船底就是床。这显然是船家自己的房间,不知道他们那一夜睡在哪里。我们一家并头躺下时,船家夫妇还在夜色中摇橹。船在微亮的水上航行,我躺在舱板上,左翻右滚睡不着。我侧着睡,把枕头推开,耳朵差不多就贴着水了。水声呼呼的,叮叮咚咚,像很多人在弹琴,又似乎有鱼儿在吃水。迷蒙中,我睡着了。醒来时,已红日满舱。

04

导游:苏童

坐标:苏州

我从小生长的那条街道在齐门吊桥以北,从吊桥上下来,沿着一条狭窄的房屋密集的街道朝北走,会走过我的家门口,再走下去一里地,城市突然消失,你会看见郊区的乡野景色,菜地、稻田、草垛、池塘和池塘里农民放养的鸭群,所以我从小生长的地方其实是城市的边缘。

即使是城市的边缘,齐门外的这条街道依然是十足的南方风味,多年来我体验这条街道也就体验到了南方,我回忆这条街道也就回忆了南方。

也许我家离北马路桥更近些, 我也就更喜欢这座北马路桥。我所就读的中学就在北马路桥斜对面不远的地方。每天都要从桥下走过,有时候去母亲的工厂吃午饭或者洗澡,就要背着书包爬过桥,数一数台阶,一共十一级,当然总是十一级。爬过桥就是那条洁净而短促的横街了,横街与北马路桥相向而行,与齐门外的大街却是垂着的或者说是横着的,所以它就叫横街。我不知道为什么从小就喜欢这条横街,或许是因为它街面洁净房屋整齐,或许因为我母亲每天都从这里走过去工厂上班,或许只是因为横街与齐门外的这条大街相反而成,它真的是一条横着的街。

05

导游:汪政

坐标:建湖九龙口

凡去过九龙口的人无不为它独特的景观所惊叹。九龙之九可不是虚名,七进两去九条河交集于此。从高处俯瞰,如蛛网一般,大小河流向四面八方呈放射状逶迤远去。更为奇特的是,九河汇聚之处竟然有一小岛,真是应了九龙戏珠的说法。按说九河奔集,水流激荡,但这岛虽然小,却坚如磐石,又似不沉之舟。建湖地处里下河的锅底,史上常受洪水之灾,大水常常摧林拔树,淹没房屋村舍,但弹丸小岛却任你洪水滔天,竟然神奇般水涨船高,始终依然故我。

作为一处神奇的自然景观,自然会衍生出许多的传说。仅仅九条河就会催生出多少想象,多少传奇,多少大戏。但我走进九龙口,却一下子被那绿绿的无际无涯的芦苇给震住了。

我从没见过这么多如平原上的庄稼一样广袤无垠的芦苇荡。

06

导游:范小青

坐标:苏州沧浪亭

沧浪亭离我家不远,走在车水马龙宽阔繁华的苏州中心街道人民路上,感受着时代如快车般地飞跃,感受着仿佛一夜之间冒出来的繁华,忽然间,就看到了水,一池清水,格外安逸,格外平静,雨丝也不能打乱它的节奏,风可以吹皱水面,却吹不皱水的博大的内心。

水,就这样坦荡而又精巧地守在大路的旁边,它就在你的脚下。

这就是沧浪之水。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无论 1000 年前的苏舜钦是以何种心情给这个地方取名的,这个名字的流芳百世,是既成的事实。

我们且回到今天吧。当一池清水把你引向了水边的一条石子路,满街的石子,石子所散发的气息,让你一下子恍然起来,以为是回到了童年,以为是回到了故乡。

是的,沧浪亭就是童年,沧浪亭就是故乡。

07

导游:赵本夫

坐标:淮安

淮河是一条天然河流,大运河是一条人工河流,二者相遇,可谓天人合一、天作之合。如果你去过淮安,去过洪泽湖,就会欣赏到两河交汇处飞沫弥天、巨浪翻滚的壮观景象,其水势之浩大,惊魂夺魄。你甚至能感受到两水交汇时的全部欢乐和痛苦。

淮河发源于河南桐柏山区,是一条造福人类的河,也是一条多灾多难的河。大运河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更是经历过无数灾难、战争、兴亡、改造,才成了今天的样子。如果大运河是一个人,一定是个饱经风雨、高深睿智、心胸宽广的人。你看,这条大运河从杭州到北京,穿越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这五大水系各有异质,各有脾性,或清或浊,或暴或柔,它居然能一一牵手, 合纵连横,将五大水系连为一体,不是高人是什么?

大运河和淮河的相遇,让淮安成为一个大码头,也成就了淮安的历史,更滋养了一代一代淮安人的智慧和心灵。

08

导游:胡弦

坐标:宜兴竹海

第一次来宜兴竹海,大约是在十年前。记得看了几处名胜后,和一样朋友去竹海里行走。时逢暮春,竹林明媚而润泽,上山的石板路很干净, 竹影其上,有种活泼的欢喜。山林很深,带着腐叶新鲜的发酵味。游人不多,这与竹林的别称 " 幽篁 " 一词相契。竹叶青碧,风一吹,沙沙作响,但感受到的,又分明是静寂,一种被喧响和清新的气流养育的静寂。同游者皆年轻,嶝道上轻捷的身影,云烟,乱石,若有若无的音乐,都如此美妙,仿佛这一切,都来自一场刚刚结束的雨。相比于我们粗糙的生活,大自然一直都精美得多。新雨之后,溪流颇响,这些山溪,很纯净,可直接饮用。逆着这样的溪流行走,你会觉得所有美好之物都有它的源头,而未来,又像一种可以经由眼前清晰的局部,去慢慢把握的整体。

09

导游:徐则臣

坐标:连云港东海

小时候不懂天文地理,想事情完全跟感觉走:大人说,咱们这地方发不了大水,百川东到海,此去百里就是大海,都流过去了;小时候过年贴对联,所有老人住的房门口贴的都是 "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我家在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东海——很显然, 这么多东海了,我很多年里就认为,百里之外的那个海叫东海。

念到了中学,突然看见地图上说,我们家旁边的那海不叫东海,叫黄海。我引为自豪的 " 东海 " 不过是黄海西边的一个小县城。跟大海原来不是至亲。我觉得自己像个骗子,多少年来我都跟外地的小伙伴吹噓,俺们那旮旯气派,跟大海同名同姓。闹了半天人家姓黄。

有一年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参加国际写作计划,去聂华苓老师家,看见一个鸡蛋大小的圆锥形晶体从天花板上垂下来,在风里摇摆旋转,每一个棱面都闪动清凉五彩的光。聂老师问 : 认识水晶吗?辟邪的。水晶能辟邪我还真不知道,但水晶我认识,没准这还是从我老家来的。聂老师问我老家哪里,我说东海,聂老师一拍手,说:呀,东海!当水晶和东海接上了头,别人立马知道我从哪里来的了。

有了。从此被问及桑梓何处,我不再纠结东海是否在 " 东海之滨 " 了,我说:水晶。

10

导游:曹文轩

坐标:盐城

我生在水边,长在水边。那是中国大地上水网最为密集的地区。

" 我家住在一条大河边上。" 这是我最喜欢的情景,我竟然在作品中不止一次地写过这个迷人的句子。那时,我就进人了水的世界。一条大河,一条烟雨蒙蒙的大河,水流汨汨,我的笔下也在水流汨汨。

我的父亲做了几十年的小学校长,他的工作是不停地调动的,我们的家是随他而迁移的,但不管迁移至何处,家永远傍水而立,因为,在那个地区,河流是无法回避的。大河小河,交叉成网。那里的人家,都住在水边上,所有的村庄也都建在水边上,不是村前有河,就是村后有河,要不就是一条河从村庄中间流过,四周都是河的村子也不在少数。开门见水,满眼是水,到了雨季,常常是白水茫茫。那里的人与水朝夕相处,许多故事发生在水边、水上,那里的文化是浸泡在水中的。

我已经习惯了这样湿润的空间。现如今,我虽然生活在都市,但那个充满了水的空间却永恒地留存在了我的记忆中。每当我开始写作,我的幻觉就立即被激活:或波光粼粼,或流水淙淙,一片水光。我必须在这样的情景中写作,一旦这样的情景不再,我就成了一条岸上的鱼。水养育着我的灵魂,也养育着我的文字。

11

导游:章剑华

坐标:宜兴滆湖

我的家乡在滆湖之滨。滆湖,又称西太湖,很小,在中国的地图上找不到她,在江苏的地图上也只是一个小小的点,而在我儿时的眼里,就是大海,尤其是在梅雨季节里,长时间的下雨天,使湖水猛涨,湖面更加开阔,一望无际,波涛汹涌。梅雨过去,湖面平静下来,犹如一面硕大无比的明镜,在阳光的照拂下,波光粼粼,仿佛盖上了一层褶皱的银纱。此时,湖边的芦苇一下子长出了水面,高高的、绿绿的、柔柔的,微风中摇曳生姿,给滆湖围上了飘逸的绿色的围裙,真是美极了。

滆湖四周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我就出生在这里的一个小镇上。这个小镇叫南新街,她虽然不如周庄、同里那样有名,却也曾是美丽富庶的鱼米之乡,而且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据传,春秋时期,范蠡协助吴王打败越国后,急流勇退,带着美女西施归隐乡里,泛游太湖,有一次他俩乘坐一叶扁舟,从太湖出发,经过一条小小的运河,驶向滆湖,中途经过南新街,在街头的一座石桥下停留歇息。这个故事不过是人们的口头传说罢了,无法证实。还有一个故事是有史书记载的,那就是苏东坡阳羡买田的故事。

苏东坡曾经买下的那块水稻田,一直保留了下来,而且就在南新街的旁边。我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就在这片水稻田里劳动。

12

导游:鲁敏

坐标:淮安

此一路数下来, 从武将到文相,那真是可以数落出长串人物了。都在某一阶段某一区域,书写过历史、书写过天下,正是他们所树立的影响所至,使得淮安进一步地成为雄武高阔之城、经纬将相之城。譬如虎门销烟的关天培,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杨士骧,晚清名臣丁宝铨,新中国开国总理周恩来 …… 这里不想写成 " 百度词条 ",但事实无法回避,一座城之所以成为一座城, 山水风貌是一个方面, 更主要的形象可能还是来自它的历史与创造这些历史的人物。

就算是出文人,淮安的文人也与别处大不相同。绕不开的,要讲到吴承恩,出这么一个,真抵得上一百个了。四大名著里头,唯有《西游记》带有一种魔幻色彩,上天人地,出生人死,甚至有点后现代派,甚至是第一部打破国 界局限的长篇小说,笔触一直伸到西域诸国 …… 吴承恩显然不是一个小楼听雨、 多愁善感式的水乡文人,他远远超逸出江南才子的范畴,他具备职业小说家的野心与别才, 他具有深刻的幽默感与癫狂的想象力,更深谙宗教与世俗、功名、时政的微妙勾连。

仅这么一个作家,就足以让淮安的山水骄傲五百年的了。

13

导游:潘向黎

坐标:南京

真是应了那句话:司空见惯浑无事,断尽江东刺史肠。对南京的水,南京人那么无所谓,是因为司空见惯,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而我这么情有独钟念念不忘,是因为总是惊鸿一瞥,没有朝夕相处的福分。在我心目中,南京的水不但美而且美得气度非凡、仪态万千。不论是从历史的、人文的,还是审美和感情的角度,南京的水都是独一无二、熠熠生辉的。

" 二水中分白鹭洲 ",这是李白;" 潮打空城寂寞回 ",这是刘禹锡,写的都是南京的水;" 烟笼寒水月笼沙 ",这是杜牧;" 千里澄江似练 ",这是王安石,写的还是南京的水。

南京的水,早就被历史和文学重新命名过了,不要告诉我江的水位或者湖的深度,在每一个热爱历史和文学的人的心中,南京的水有多深?别问,问就是深不可测。

看到南京的湖,我总是第一时间感觉到无数前人投注于其上的目光,感受到水波之下,人生和命运的喟叹,时间和历史的分量,以及超越这一切的繁华落尽、归于淡泊的大气。

南京的湖值得看,值得寻寻觅觅,值得再三留连,还值得一去再去——感受四季流转之中变幻的水韵水趣,体味它们给浮生此际带来的愉悦和滋养。

好书推荐

《文学家心中的水韵江苏》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 江苏省作家协会 编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文 |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王凡 整理自《文学家心中的水韵江苏》

相关标签

江苏 淮河 乾隆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