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汇聚了一群人的爱心和力量!
10 月 25 日 13 时 11 分,榆中县第三人民医院为配合兰州新冠肺炎疫情追溯被按下 " 暂停键 "!
一时间," 榆中三院 " 成了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之地。这一刻,住院的患者、医院的医护人员和后期人员 530 多人成了一个温暖的团队!5 天过去了,三院所有医护人员和住院患者及家属,每天采取核酸单釆单检,连续 5 天均为阴性。5 天来,这个团队在完成辖区 11 万余人次的核酸采集工作后,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持续关注和关爱!
和平镇以榆中县第三人民医院为中心的部分区域被封控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委主要领导现场指导榆中县委县政府,要在做好管控、核检、流调的基础上,成立临时党支部,高度重视医院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根据指示,在榆中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下,榆中县第三人民医院党支部紧急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临时党支部。党支部 30 名党员分为医疗救治、核酸检测、院感防控、物资保障、综合协调 5 个党小组。各党小组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青年志愿服务队及干部职工积极投入疫情防控隔离管控工作。" 守护好阵地、守护好家园、守护好 500 余名管控人员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是我们当前最主要的防控任务、政治任务。我坚信,只要我们勠力同心、定会保障一方平安!" 党支部书记于飞做出战斗动员令。
"黄疸 " 娃的 " 妈妈 " 们
在榆中县第三人民医院的隔离人员中,有一位出生才 10 天,因为 " 黄疸 " 收治的小婴儿。小宝贝的黄疸虽然已退,但是孩子的父亲正在隔离中,孩子的母亲因剖宫产术后体质虚弱在家休养需照顾,家里实在无法照顾这个可爱的孩子。年轻妈妈用哽咽的、颤抖的、无助的声音对护士说:" 不管隔离多长时间,把孩子交给你们我放心!请帮帮我!" 短短的话语深深地体现出年轻妈妈对榆中三院医护人员给予的极大期望。
" 我们的医院也有个别医护人员在哺乳期,见不到自己的孩子,只有来病房里,将这个可爱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娃亲热!"
从这刻起," 黄疸 " 娃便在出生地有了更多的妈妈!" 妈妈 " 们对孩子每日给予抚触、洗澡,每 3-4 小时一次的喂奶,每 30-50 分钟换一次尿布,每个细节都体现着医护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给予了这个小婴儿 " 家 " 的温暖!
争取不浪费一点能吃的蔬菜
自 25 日榆中县第三人民医院(和平镇)周边实施封闭管理以来,三院内包括患者和医护人员达 530 多人,每天的生活物资保障成了最为关键的环节。
物资保障党小组每日从凌晨 6 点带领青年志愿者到食堂熬粥、捡菜、切菜、炒菜、配送,一直忙到晚上 9 点半左右,他们从不说苦和累。他们全员秉持着不浪费一粒米、一根菜,同时以患者优先、老幼优先的理念,保障着 500 余人一日三餐的饮食需求。
记者电话采访时获悉,自 25 日封控以来,榆中县三院各类蔬菜、肉米面准备供应充足,方便面已充足。储存土豆 1300 斤、洋葱 200 斤、萝卜 600 斤、韭菜 220 斤、娃娃菜 1700 斤、青笋 500 斤、散花 1800 斤。
医疗救治党小组每日 8 点准时深入各病房看望隔离人员、患者及家属,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询问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及饮食睡眠等状况,给予他们心理上、精神上的关怀。在他们的正确疏导及陪伴下,有几位闹情绪的大叔、阿姨、小姐姐都被他们的真情所感化,表示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院管控工作!
院感防控党小组包括科室主任、护士长每日带领志愿者,从早上 7 点左右开始清洁每间病房、每个病区、每个走廊、每个卫生间。尽管污渍沾染了他们的鞋袜、衣裤,但他们仍不嫌脏、不闲累,用一笤一帚、一拖一布,保障着环境卫生,为隔离人员提供了舒适、安全、整洁、温馨的环境。
核酸采集党小组每日 8 点开始,到每个病房单管采集隔离人员的口咽式子,用一份份检验结果对外宣布 : 请所有的家人们放心,我们是安全的!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首席记者 杨贵智
特约记者 薛立香 文 / 图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