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日报·ZAKER兰州 2021-10-30
甘肃省医废处置能力已达216.15吨/天,可满足现阶段安全处置需求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在 30 日召开的甘肃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第十二场)上,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连兵通报了相关情况。据介绍,自 10 月 18 日以来,全省共收集处置医疗废物 783.41 吨,其中涉疫医疗废物 213.78 吨,全部进行了规范安全处置。全省医废处置能力已达到 216.15 吨 / 天,能够满足现阶段安全处置需求。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迅速进入疫情防控应急状态,全力督导推进医疗废物,特别是涉疫医疗废物处置工作,加强医疗废物风险防控。一是及时部署安排。组织摸排调度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能力情况,将危险废物焚烧设施、生活垃圾焚烧设施、工业炉窑等纳入医疗废物应急处置资源清单。加强医疗废物处置能力研判,要求各地结合医疗废物产生情况,以满足全面安全处置为目标,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启用协同应急处置设施。加强与相邻市州协调联动,在处置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协调相邻市州建立应急处置跨区域协同机制。经厅党组研究决定,安排专项资金 92.8 万元,紧急采购一批医疗废物周转箱、防漏袋、防护服等疫情防护物资,分发补充各地。会商医疗废物处置机构,依托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启动视频监控系统,加强重点设施、场所监管。

在医疗废物处置过程中,省生态环境系统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处置相关技术规范,在规定时间内做到全面有效处置,保障污染治理设施正常稳定运行,做到达标排放。加强医疗废物的分类、包装和管理,要求定点医院加强感染性医疗废物消毒管理,实行专场存放,不与其他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混放、混装。医疗废物运输使用专用车辆,或参照要求临时改装的车辆,并实行联单管理,建立工作台账。集中处置场所优先收集和处置感染性医疗废物,医疗废物暂存场所设置明显标识,实行专人负责。在做好医疗废物处置的同时,强化医疗废物和相关设施的消毒以及操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兰州等地已安排医疗废物收集、贮存、转运、处置一线人员集中居住。

组织技术力量,赴定点医院、重点新冠病毒拭子采集场所、核酸检测实验室和医疗废物处置单位就医疗废物管理、暂存、转运和集中处置情况进行现场督导检查,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督促整改。本轮疫情以来,各地生态环境系统投入疫情防控一线人数 3050 人次,医废执法检查 1874 人次。

针对本轮疫情范围广、隔离人员多的新情况,对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负荷率连续三日超过 80% 以上、存在医疗废物处置环境风险的市(州)发送预警提示。要求预警市(州)采取措施,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启动协同应急处置设施,制定应急状态的管理流程和规则,组织开展分类收集、消毒包装、上料投料、卫生防疫等应急演练,确保医疗废物安全处置。

针对我省医疗废物处置能力能否满足现状等问题,连兵介绍说,全省现有常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 19 家,分别布设在 14 个市州,其中,酒泉(肃州区、敦煌市)、武威(凉州区、古浪县)、白银(白银区、会宁县)、平凉(崆峒区、静宁县)、陇南(武都区、成县)各有 2 家,其他市州各有 1 家(市政府所在地),处置工艺主要是回转窑焚烧、高温蒸汽灭菌、微波消毒灭菌等,常规处置能力为 105.15 吨 / 天。另外,全省还有备用医疗废物应急协同处置设施 17 个,应急状态下可随时启用。

连兵表示,随着大规模的核酸检测的开展,全省医疗废物大幅增加,我省医疗废物日产生量约为 110 吨左右,略超现有常规处置能力,兰州、嘉峪关、酒泉、陇南、天水、甘南、定西、张掖 8 市已启动应急协同处置设施,提升处置能力 111 吨 / 天,全省医废处置能力已达到 216.15 吨 / 天,能够满足现阶段安全处置需求。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晓芳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相关标签

医疗 甘肃省 生态环境 新闻发布会 兰州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