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 2021-10-30
粤剧进校有亮点,课文“变身”粤韵课本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新快报讯 用粤剧演绎小学课文《桥》,用活动搭建粤剧与校园的 " 桥 "。10 月 29 日," 非遗文化传学子,粤韵芬芳满校园 " 活动在广州市天河区华景小学举行。活动中,来自越秀区大南路小学的同学们用自编粤剧的形式演绎了小学课文《桥》,并向在场的小观众介绍了粤剧常识。本次活动探讨传承民族文化与校园知识学习相结合的可行性,在校园中推广粤剧文化。

" 党员站到队伍后面,大家排好队,过桥!" 大南路小学学子所演绎的课本剧《桥》讲述的是一名老支书在洪水爆发时不顾个人安危,安全疏散村民后自己和儿子却葬身洪流的故事。看完表演后,华景小学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表感想,表示自己被 " 老支书 " 这一形象深深打动,对课本的理解也更深了。随后,大南路小学粤剧教师上台介绍粤剧知识。行当、步法、神情、手势 …… 两校同学们共同跟学、交流,有的同学还上台穿上古装体验粤剧表演,现场不时传来阵阵掌声、欢笑声。

据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负责人介绍," 课本剧《桥》是受越秀区大南路小学委托创作排演的,选材于五年级小学课文改编而成。同时创作的还有《国旗礼赞》《劝君读下书》《祖国山川灿烂文化》等五首粤曲小调,都是与书本内容紧密结合的粤曲作品。" 该院在资深编剧余楚杏的努力下,形成了以创作课本剧为主、粤曲小调为辅的针对学生学习的粤剧作品,供学校推广粤剧演出、演唱使用,根据不同学校的特点和环境,内容上还会作出适当的调整。课本剧突破了粤剧多以才子佳人悲欢离合的题材,既符合学生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预期,又能达到宣传推广粤剧的目的。

文 / 图 / 视频:新快报记者邓善雯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