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ZAKER南京 2021-11-01
把文物“带回家”,西浦团队两项文创应用获中国虚拟现实大赛一等奖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keji1.html

 

现代快报讯 为提高博物馆参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助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播,西交利物浦大学智能工程学院的两支学生团队分别使用 AR(增强现实)和 VR(虚拟现实)技术,设计了两款文化创意型应用。现代快报记者获悉,日前,他们的作品 " 方块博物馆 " 和 " 共临其境 " 从全国六百余个高校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第四届中国虚拟现实大赛一等奖。

" 方块博物馆 " 是一个以方块为载体的博物馆文创纪念品。通过手机扫描文物卡片,就能在屏幕中获取它的三维模型,它会与用户面前的现实场景结合,形成有趣的画面。文物卡片是可以替换的,在近距离观摩文物的同时,鼓励用户去了解更多文物,甚至自己收藏、策展,让文物学习摆脱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 共临其境 " 是一个支持多人在线的 VR 应用程序,用户们可以通过 VR 端或者电脑端进入到一个虚拟博物馆中,自由探寻心仪的文物,查看它们的中英文信息,包括大小、年代、馆藏位置、是怎么被发现的等等;或是拿取文物,放进自己的博物馆自行布展,与其他玩家交流、互相参观,与文物更亲密、更近距离地互动。

团队队长吴明泽表示,这两个项目都是人机交互方向的研究,因此会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用户体验。在 VR 项目中,由于虚拟博物馆的面积较大,他们设计了抛物线式的传送来方便用户进行移动,因此不需要太大的体验场地,并且设置了小地图防止迷路。

两件作品从技术代码到美术设计均由队员们合作完成,每个人负责不同部分的设计开发,虽然需要开发的功能是明确的,但实现的方式多种多样。吴明泽表示:" 在最后交接整合的时候如何互相阐明各自的逻辑与思路,再找到把它们衔接在一起的方法是我们两队共同面临的难点。"

团队队长徐宁宁介绍,在最初设计时,他们先进行了原型设计," 大家会和指导老师以这个原型为基础,讨论每一个功能存在的意义,它会给用户带来什么,用户是否会喜欢这个功能,以及学习和娱乐如何共存。"

" 目前,很多 AR 应用的生命周期非常短。之后我们会邀请用户加入我们的设计中,让他们选择喜欢的元素、游戏机制、学习方法和传承文化的方式,提供二次创造的机会,让用户边创作边感受文物的魅力,也让我们的应用保持吸引力。" 徐宁宁说。

吴明泽认为,虚拟博物馆项目的成功关键在于其整体的理念设计,例如游戏的机制是否能让用户有主动探索下去的欲望;技术开发虽有难度,但它是服务于整个设计的最基本的一环。他强调," 作为设计者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自己热爱历史,才有可能实现博物馆项目的目标,让更多人对历史文物感兴趣,增加它在每个人心中的重量,唤起大家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西浦智能工程学院计算机系李月博士说,进行 VR 和 AR 的环境开发,尤其是文化遗产类的应用,不仅仅需要出色的代码能力,同时涉及 3D 建模、贴图、动画、美术、游戏逻辑等多方面的设计和开发技能,这需要队友之间的默契配合。" 很多同学刚进实验室时并不了解整个开发流程,甚至也不熟悉工具的使用,但大家的学习能力都比较强,可以在发现问题时快速学习新技能并解决问题,也会为了某个功能去研究实现方法,这种主动钻研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通讯员 金画恬 石露芸 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柴军虎

(通讯员供图 编辑 张宇)

相关标签

vr 虚拟现实 博物馆 ar 文创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