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有一类病人,他们胸膜发生病变,不断增厚,导致呼吸困难甚至无法呼吸甚至致命。这种不是肺癌的胸部肿瘤就是胸膜间皮瘤。在过去的十五余年里,除了手术和化疗,全球范围内没有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的新系统性治疗方案获批。2021 年 6 月,欧狄沃联合逸沃的双免疫疗法在我国获批用于恶性胸膜间皮瘤一线治疗,为这一疾病类型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日前,逸沃(伊匹木单抗注射液)正式在中国上市,成为首个也是目前唯一在国内获批的 CTLA-4 抑制剂。而欧狄沃联合逸沃也成为中国第一个双免疫疗法。
胸膜间皮瘤不是肺癌但极具致命性
" 胸膜间皮瘤是一种非常小众的病,是胸部肿瘤的一种,但不是肺癌。病因也相对比较明确,石棉是主要诱发因素。" 广东省人民医院终身主任、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主席吴一龙教授向新快报记者介绍,肺的一张一缩就保证了呼吸的正常,肺部外面包裹着的就是胸膜,胸膜间皮瘤让胸膜增厚,像盔甲一样限制住呼吸,可导致呼吸短促、困难,更严重的情况下无法呼吸、活活憋死。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原发于胸膜间皮的罕见且具有高度侵袭性、致命性的恶性肿瘤。中国每年确诊病例约为 3000 例,占亚洲新发病例的 1/3。其发病与石棉暴露高度相关,作为石棉生产和使用大国,我国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发病呈增长趋势,我国云南一带发病率较高。
治疗手段的演变从手术到化疗再到双免治疗
吴一龙教授指出,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胸膜间皮瘤的治疗方法非常有限,治疗效果也不理想。
由于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恶性胸膜间皮瘤的预后一般较差,既往未经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在 12-14 个月,五年生存率约 10%。
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吴一龙教授介绍,过去治疗胸膜间皮瘤就是手术,但对广泛性胸膜间皮瘤来说,手术创伤极大,术后患者生存期很短。本世纪初,培美曲塞联合化疗成为胸膜间皮瘤的标准治疗,但总体预后未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时间大概一年左右。其后也进行过一些其他探索,但都没有成功,直到双免疫治疗的诞生。
2021 年 6 月,双免疫联合研究 CheckMate-743 公布了三年随访结果,通过双免疫治疗和传统的化疗做头对头比较,结果显示,双免疫治疗能够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27%,近 1/4 的患者在接受双免疫治疗后生存时间超过 3 年。"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也正因如此,双免疫成为了胸膜间皮瘤新的标准治疗。"
CheckMate-743 是一个改变临床实践的研究。作为 2020 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的主席,吴一龙教授和主席团成员选了三个最重要的研究来向全球公布,CheckMate-743 就是其中之一。研究公布后引起了全球学术界的震动,因为它改变了过往的标准治疗。
" 双免疫 " 治疗在中国获批用于胸膜间皮瘤只是一个开始,截至目前,欧狄沃联合逸沃已在五个瘤种的 6 项 III 期临床研究中显示出总生存(OS)获益,除胸膜间皮瘤外还包括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黑色素瘤、晚期肾细胞癌和食管鳞状细胞癌。吴一龙表示," 胸膜间皮瘤适应症获批,为其他瘤种的治疗带来了可能。以肺癌为例,双免疫在肺癌研究中已经显示出了不错的结果,相信获批肺癌适应症不是梦。"
双免治疗提高生存率、去化疗,患者援助提升可及性
吴一龙教授认为,双免疫治疗方案最具突破性的意义,一是进一步提高了治疗有效率:CheckMate-743 三年随访结果显示,双免疫组患者的三年生存率达到了 23%,化疗组只有 15%;二是患者不用做化疗了,副作用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较于化疗,患者有机会在生活质量更高、副作用更少的情况下实现长期生存。随着双免疫治疗时代的到来,我们有望最终实现‘去化疗’的目标。"
据悉,为了提升创新药物的可及性,中国癌症基金会同步启动患者援助项目,在原 " 欧狄沃患者援助项目 " 的基础上新增恶性胸膜间皮瘤适应症,为符合条件的患者提供药品援助,减轻患者治疗经济负担。凡符合项目标准的患者,可自愿提出欧狄沃联合逸沃治疗的援助申请。项目新适应症的申请流程、项目材料将在中国癌症基金会官网及微信公众号 " 中国癌症基金会欧狄沃项目 " 公布。
采写:新快报记者 梁瑜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