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11 月 1 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官网发布《广东省教育发展 " 十四五 " 规划》(下称:《规划》),擘画了 " 十四五 " 时期广东教育发展的 " 路线图 "。总发展目标上,《规划》提出,到 2025 年,基本建成制度更加完备、结构更加优化、保障更加全面、服务更加高效的高质量教育体系,人才培养 水平和教育服务贡献能力显著增强,全省教育综合实力、整体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总体目标:
2025 年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 十三五 " 时期,广东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深化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完成了各项既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教育全面发展。继往开来,《规划》指明了 " 十四五 " 时期的发展目标。总体目标细化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争创世界一流、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教师素质稳步提高等 4 个方面工作目标。
具体而言,在基础教育方面,"5080" 攻坚工程成果进一步巩固提升,乡镇中心幼儿园、村级幼儿园覆盖率达 100%,规范化幼儿园覆盖率达 95% 以上。在 2020 年基础上新增约 30 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新增约 370 万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力争全省乡镇(街道除外)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全覆盖。建成一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培育创建 100 个以上省级优质特色教育集团。新增约 30 万个公办普通高中学位,加快消除 56 人以上大班额,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保持在 95% 以上。适龄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 97%。
职业教育方面,提出率先建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模式,打造一批国家级 " 双高 " 院校,建设一批省级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群。建设 100 个左右骨干企业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共同组建的校企合作职业教育集团、产教融合联盟。高质量完成省职业教育城建设。全省中职学校数量 350 所左右,高职院校 90 所左右,建设若干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
高等教育方面,新增 1 — 2 所高校入选国家 " 双一流 " 建设范围,若干学科居于国内领先或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新增 1 — 2 所高校达到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要求,若干学科排名进入教育部学科评估全国前 10%。建设 400 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600 个左右省级一流本 科专业、300 个左右省级特色(重点)专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60%。
《规划》对 " 十四五 " 时期教师素质也作了进一步要求。提出幼儿园专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到 93%,小学、初中本科以上学历教师比例分别达到 83%、96%,高中阶段学校研究生学历教师比例达到 22%,高职院校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到 68%,本科高校博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 48%。
《规划》展望到 2035 年,建成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各级各类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全面发展,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力全面增强,教育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全面形成,教育治理效能全面提升,开放包容、协同创新、共建共享、运转高效的教育现代化全面实现,全省教育综合实力、整体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建成教育强省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教育示范区。
部署五大重点任务
构建珠三角核心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标杆体系
《规划》同时部署了 " 十四五 " 时期五大项重点任务。包括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开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育人才队伍、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等五项。
其中,在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明确了加快推进 " 一核一带一区 " 教育协调发展、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大力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加快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等 6 项主要任务。
推进 " 一核一带一区 " 教育协调发展的主要任务上,提出构建珠三角核心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标杆体系,扩大中小 学公办教育资源,到 2025 年,创建一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支持珠三角地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完善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体系。提升广州、深圳地区高校建设水平,加快创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核心引擎。支持珠三角其他城市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快筹设大湾区大学、中山科技大学等高校,提升高等教育服务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能力,增强区域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同时,加快提升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教育发展品质。《规划》提出,创新发展面向北部生态发展区农村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加快补齐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技工教育发展的短板,推动潮州、揭阳、汕尾各建成至少 1 所技师学院。支持汕头加快打造区域教育高地。支持汕头、湛江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校集群。
基础教育:
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
在 2020 年基础上分别新增30 万、370 万、30 万个学位
在推动基础教育发展方面,《规划》明确,学前教育着重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提出每个镇街建有 1 所以上规范化公办中心幼儿园,巩固提升 "5080" 攻坚工程成果,在 2020 年基础上新增约 30 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
义务教育着重优质均衡发展,提出在 2020 年基础上新增约 370 万个公办义务教育学位;提高农村教育质量, 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增加寄宿制学位供给。补齐两类学校短板,实现全省乡镇(不含街道)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全覆盖。
普通高中着重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提出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资源,加大普通高中公办学位供给,在 2020 年基础上新增约 30 万个公办普通高中学位;实施特色普通高中建设工程,支持普通高中学校立足自身办学历史、文化特色和课程资源等优势,凝炼形成办学特色,实现由分层办学转向分类发展,形成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新格局。
而特殊教育着重公平融合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发展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实施从义务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残疾学生 12 年免费教育,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残疾学生 15 年免费教育,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实行十五年一贯制办学。进一步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科学规划特殊教育学校布局,推动 20 万人口以上的县(市、区)建成 1 所以上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有效支撑广东" 双十 " 产业集群发展
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规划》提出要深入推进其扩容提质强服务。提出深化省属职业院校集团办学;高质量推进省职业教育城、广州科学教育城、深圳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等重大平台项目建设;实施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建设一批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建设 80 所左右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建成 300 个左右 " 双精准 " 示范专业;探索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机制。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聚焦 " 双十 " 产业集群,建立健全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优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结构、规格和质量,强化职业教育对广东重要产业集群的支撑作用。
此外,在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规划》提出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推动高水平大学建设,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包括,深入实施 " 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 " 提升计划,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对进入国家 " 双一流 " 计划的高校予以持续支持;推动华南农业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 学等高水平大学进入国家 " 双一流 " 建设高校范围。增强服务发展能力。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和人才优势,主动融入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高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共建产学研基地,有效支撑 " 双十 " 产业集群和区域特色 产业发展等内容。
采写:新快报记者 麦婉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