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11-02
深晚报道|《奋进中的梅沙——我是见证者》第十二期上线!赖子金华侨墓园守护者 40年不变赤诚初心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见圳梅沙巨变,携手踏浪前行。40 年来,位于深圳东部的盐田梅沙城区面貌日新月异,背后挥洒着无数建设者的青春和热血。他们以榜样的力量,奏响 " 春天的故事 "。重温往昔的峥嵘岁月,聚焦首批建设者的拓荒故事,传承昂扬奋进、坚韧拓荒的拓荒牛精神。欢迎收听由深圳市盐田区梅沙街道党工委主办,深圳晚报社承办的特别栏目——《奋进中的梅沙——我是见证者》。

此期分享的是 " 华侨墓园 " 守护者者赖子金,听他细述 40 年来他与华侨墓园的点滴记忆。(扫海报二维码可以直接收听音频)

主播导语:

他叫赖子金,出生于 1955 年的东莞。父辈都曾参与过解放战争,让他从小就受到革命精神的熏陶。17 岁那年,赖子金怀着参军报国的赤子丹心在东莞人武部应征入伍。两年后,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如愿成为一名党员。1980 年,赖子金从部队转业,来到小梅沙参与大鹏湾华侨墓园的筹建工作,正式开启了他与华侨墓园共同砥砺前行的岁月光阴。至今,他已守护华侨墓园 40 载。身为墓园的董事、副总经理,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真诚接待着每一位前来墓园祭祀的祭拜者。今天,就让我们走进 " 华侨墓园 " 守护者者赖子金,听他细述 40 年来他与华侨墓园的点点滴滴。

口述:

大家好,我是赖子金。很荣幸受到梅沙街道党工委的邀请,讲述华侨墓园的时代故事。上世纪 80 年代,华侨墓园开始筹建。那时正值深圳特区成立初期,为了解决海外华侨、港澳同胞在内地落叶归根的问题,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叶剑英批准在深圳市大鹏湾建立一个华侨墓园,由当时的深圳市政府带领市林业局与香港港深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发。

那时,我恰好从部队转业到深圳市园林集团,加入了华侨墓园的筹建工作。刚到小梅沙那时,小梅沙还属于边防管理区域,有许多特发民兵组织及武装组织在这驻守。有时开车出门办事,路上还能碰见骑着马、背着冲锋枪的士兵朋友。在小梅沙沙滩以及墓园内放置着一些货柜箱,那些货柜箱就是我们常年居住生活的 " 宾馆 ",十分简陋,甚至冬冷夏热。回忆起墓园筹建最初的那段时光历历在目。

华侨墓园早期的位置称得上是一个不见人烟的偏僻地,远离着深圳市区,处于二线关以外。1983 年,华侨墓园刚建成开放使用时,从深圳到华侨墓园,就要先经过黄贝岭村、莲塘边防检查站,绕山上的老路到沙头角,再经过盐田的边防检查站才到墓园。一路上都是沙土路,路面坑坑洼洼,堆满着砂石 。从香港过来的灵车,还要途经很多检查站,当年的通关与祭拜很不方便。

因此,1983 年,深圳市政府特地向国务院申请将二线关往外延长了 4 公里,把华侨墓园正式划入深圳特区内管理,并奋力修建联通深港两地之间的公路,全线铺上柏油路面。现在,由香港沙头角到墓园只有十八公里,只需二十分钟车程。即使由香港的九龙市区前往,也只需约八十分钟车程即可抵达。从香港直往华侨墓园的交通已十分方便。

1982 年,华侨墓园第一期,即西边坡位置顺利建成。一切走上正轨。当时的华侨墓园算得上是广东省内排名第五家的中外合作企业。土葬价格从每 4 平方面积 1.25 万港元,一步步涨到 2 万元多。1983 年,华侨墓园还为国家无偿提供了 110 多个墓位,安葬广西桂林一起空难事件中的海外以及港澳同胞遇难者。后来,华侨墓园收到了国家发来的感谢信,让我们由衷感到惊喜与荣幸!

发展至今,墓园总面积已有 748 亩,除道路、绿化、办公等公共配套外,实用面积有 418 亩。墓园穴位可安葬棺木、骨殖或骨灰。截至到 2021 年 3 月底,华侨墓园已安放了 2 万多个亡灵。在国外,有很多华侨们都知道,深圳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华侨墓园——它面对浩瀚的大鹏湾,背靠梅沙尖山 , 左右有大鹏湾半岛及吐露港黄竹角等拱卫,风水极佳。墓园的四周还建有亭台楼阁、花园、湖心亭等,环境优美。绝对是安放先人的理想之地。

时光飞逝,得益于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华侨墓园的规模越来越大,我也为华侨墓园贡献了我人生 40 个年头。虽然临近退休年龄,但这 40 载,在墓园见过如此多生前死后的事,让我更想珍惜生活,在有生之年做力所能及之事。所以只要华侨墓园有需要,我愿意一直驻守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余热。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与党员,我为人民奉献的初心与使命将一如既往,始终不变。

结尾:本期《奋进中的梅沙 —— 我是见证者》节目就到这里,期待再会。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