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11-02
深晚报道|叶茂:带领辛氏杂技“仰望星空” 孕育出兼容并蓄的“深派杂技”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出生杂技世家,13 岁加入成都军区政治部战旗杂技团,20 岁离开部队跟随 " 大篷车 " 全国巡演,22 岁扎根深圳罗湖,31 岁接管雅特杂技团,随后成立香港杂技团和澳门杂技团,20 年来带领辛氏杂技深入群众、走向世界,将杂技精神与深圳改革开放精神紧密结合,孕育出开放多元、兼容并蓄、时尚创意的 " 深派杂技 "。她就是辛氏杂技第五代传人、罗湖区杂技家协会主席叶茂。

1971 年,叶茂出生在贵州,她所在的家族是一个起源于清代、已有 200 余年历史的杂技世家。叶茂的外祖父、父母、舅舅、阿姨等亲人都是杂技艺术家,从小就在杂技艺术的熏陶中长大,叶茂自然而然也走进这个行当、深爱这门艺术。

13 岁那年,叶茂穿上军装,步入军营,成为成都军区政治部战旗杂技团中的一员,在云南省昆明市度过了 8 年的军旅艺术生涯。在这里,她修炼了一身杂技本领,也锻造出吃苦耐劳、敢于挑战的秉性,这为她将来的人生发展路线奠定了根基。

▲身穿军装的叶茂

1986 年,叶茂的父母决定离开辛氏家族参与组建的遵义市杂技团,创建雅特杂技团,并以 " 大篷车 " 式的巡演走遍全国。5 年后,同样敢闯、敢创、敢干的叶茂离开部队,乘上雅特杂技团的 " 大篷车 ",将辛氏杂技的表演献给祖国各地的每个角落。

叶茂来到深圳的第一站,是位于罗湖国贸附近一家叫画廊钢琴酒吧的娱乐场所。这里是叶茂梦想的发源地,是叶茂人生的转折点,也是叶茂第一次遭遇挫折的地方。

离开部队来到酒吧驻场,不仅等于离开专业的大舞台,所有后勤都要自己负责,而且由于初到深圳时,身为团长的叶茂母亲遇人不淑,全团上下几个月的工资都被当时的经纪人卷走,导致雅特杂技团一度陷入了生存危机。

▲叶茂与丈夫李昌奇

为了节省开销,杂技团搬去一个房租便宜的大平房," 但是那里离我们演出的地方特别远,每天表演完都要蹲在酒吧后门蹭免费的班车 "。清晨,叶茂和其他所有演员一起练晨功,然后出发去酒吧表演,一直到凌晨才能回到住的地方休息,日复一日。

又一个在酒吧后门等车的晚上,天空下起了瓢泼大雨,所有演员还穿着演出服,几个人挤在一把伞下,雨水把每个人脸上的妆都浇花了。" 我当时暗下决心,不能这样下去了。我觉得,想要发展杂技艺术,光埋头苦练是不够的,一定要把我们杂技团的名声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

从那时候起,叶茂开始主动了解市场、联系演出场地,在没有演出时,她会背着杂技团表演的照片满街跑,到处寻找可以演出的机会,也一点点地提高自己与演出商谈判的技巧。慢慢地,杂技团的演出场次增多了,演出场地也升级了,叶茂也逐渐接手团里的市场工作。

1995 年,雅特杂技团驻场到当年十分火爆的景点——深圳东方神曲游乐园。有了稳定的演出场地,杂技团的演员们得以安心训练,技艺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叶茂认为,这段时间对雅特接下来的发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在东方神曲,往来参观的香港游客很多,因此雅特杂技团开始接触到香港演出商。在一次次前往香港演出与参观的经历中,雅特杂技团逐渐吸取西洋杂技中更先进、更现代化的表演技艺及 " 服化道 " 经验,叶茂的眼界也越来越开阔了。

▲叶茂与丈夫李昌奇

" 传统的杂技服装拉链都是在背后,演员做完下腰的动作再起来就会有鼓包。后来我们模仿太阳马戏团的演员服装,把拉链设计在领口到腋下,这就可以保证演员服装贴身不鼓包了。" 像这样让叶茂 " 眼前一亮 " 的先进经验还有很多,这也给叶茂种下了想要 " 走出去 " 的念头。

在东方神曲,叶茂还认识了如今的丈夫李昌奇。" 我当时除了要表演,还负责主持,经常看到台下有个很帅的小伙子安安静静坐着,我每次报幕都会多看几眼。有一天,我帮妈妈去找财务拿工资,走进财务办公室一看,原来那个很帅的小伙子就是财务主管。" 叶茂回忆起和丈夫相识、相恋的过程,语气都温柔了起来。" 后来我们慢慢接触,吃饭、看电影,就‘水到渠成’了。"

对叶茂来说,李昌奇不仅仅是自己生活上的灵魂伴侣,更是自己事业发展中的好战友、难得的好拍档。" 我只管一拍脑门‘仰望星空’,激情勇闯,他永远都会理智分析、全力支持,替我‘脚踏实地’地实现梦想。" 叶茂说。

2002 年,叶茂正式从父母手中接管雅特杂技团,也开始了叶茂与雅特杂技团追逐星空的新征程。

杂技这门艺术苦于缺乏社会保障,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境,特别是在招募适龄学习杂技的青少年儿童时,许多有天赋的孩子因为学杂技无法获得文凭而选择放弃,这些现实困难,叶茂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2003 年,叶茂决定要开办一所培养杂技人才的艺术学校,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文凭问题,也能为雅特杂技团输入新鲜血液。这个想法一经成形,叶茂马上就开始行动:" 我和丈夫走访了 100 多所艺术学校,不停地联系当地教育局,准备办学校所需要的手续,最终,2006 年,黔东南州雅特民族艺术学校开学了。"

▲叶茂与丈夫李昌奇

这所位于贵州的黔东南州雅特民族艺术学校是一所中等职业艺术学校,面向当地少数民族招生,并且不收取学费,只要求学生毕业后与雅特杂技团签约一定的工作时间。截至 2014 年,这所学校共培养出了 400 多名杂技人才。

解决了雅特杂技团后继乏人的问题,叶茂想要 " 走出去 " 的心又动了起来。" 其实‘走出去’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带回来’。" 叶茂认为,黔东南州雅特民族艺术学校的成功创办是杂技与教育的一次成功融合,杂技作为一门古老的综合艺术,除了教育,它还可以与其他各种各样的元素融合。这也是日后 " 深派杂技 " 的诞生理念。

接下来的日子里,雅特杂技团积极 " 走出去 ",不仅在 2006 年和 2007 年相继在香港和澳门成立杂技团,还代表深圳市委市政府出访过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德国、西班牙、法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数十个国家,演出近 9000 场次。在数以千次计算的赴外演出后,雅特杂技团汲取了各国各民族的艺术精华,代表着开放多元、兼容并蓄、时尚创意的 " 深派杂技 " 逐渐成型。

2017 年,雅特杂技团首次与摩登艺术相融合,与国际青年艺术家携手创新,用迷你小画框形式描绘杂技魅力,让杂技艺术成为可以 " 随身携带的艺术品 "。2018 年,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雅特杂技团与来自德国的舞蹈团合作,创作杂技现代舞剧《CROSS · 跨界》,用中国杂技与现代舞联合演绎东西方文化从相互碰撞到互通互融的故事。2021 年,雅特杂技团推出杂技摄影作品《辛使命》,杂技演员们身穿精美的服饰,在罗湖地标下表演高难度动作,一张张摄影作品定格出新一代杂技家充满时代脉动的审美与技艺,现代化的城市背景与充满 " 力与美 " 的杂技动作一起,形成了一道独特的人文风景线。

如今的叶茂始终没有停下 " 走出去 " 的步伐,在叶茂在前方勇往直前时,李昌奇则接管了后方所有团队管理和演出对接工作,夫妻携手将 " 深派杂技 " 发扬光大。

深圳晚报记者 李娴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