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小区年青人,不是亲人胜亲人,尊老敬老好榜样,温暖垦荒老人心。" 这是福田区梅林街道梅亭社区开展特殊人群关爱民生微实事项目时获得的第一面锦旗,每月一次的探访已经成为梅亭社区的恒常工作,长期的探访陪伴让社区居民感受到生活的便利。
▲服务收到的第一面锦旗
移动客服 便携式的信息窗口 服务 " 有温度 "
党组织关系如何转入社区?孩子上学需要哪些申请材料?我们社区附近哪里有长者食堂?深圳市对我们老人有什么优待政策?能在社区办理残疾证吗?社区什么时候有免费理发?哪里可以测免费核酸?哪里可以打新冠疫苗?最近小区很热闹,是有什么活动吗?...... 探访服务对象时,被探访者常常会向社工询问上述关于政策性的信息和社区内近期的大小见闻。服务过程中,社工往往秉持专业价值观,用同理心认真回答服务对象的每一个问题,让服务对象感受到社工服务的真诚态度。
社工在探访时留下了中心办公电话,以便服务对象在有需要时能寻求协助。行动不便的商阿姨独自一人在家,主动寻求社工的帮助,在社工的上门指导下,商阿姨成功完成并学会了退休金的认证。类似这样的 " 家门口服务 " 还有很多,如社工为无法外出的钟阿姨办理颐年卡;为受到家庭暴力的居民申请保护令;带着义工为被访者提供上门义剪服务等等,探访服务逐渐成为了居民获取信息的 " 便携式信息窗口 ",促使便利的政策落实到人民群众中。通过 " 社工 + 义工 " 双工联动的探访,让特殊人群在疫情中感受到党的温暖,让特殊人群的心里边暖洋洋的。
▲社工和义工上门提供免费义剪服务
守望相助 让邻里情 " 有力度 "
家住梅亭社区的王阿姨,年初摔伤了脚,只能静养。一次,王阿姨的爱人劳叔叔被花园里的蜜蜂蜇伤,起了个大包,阿姨心急如焚,在龙岗区的儿子一时赶不过来。这时,阿姨找到党群服务中心的社工帮忙。社工陪伴叔叔前往医院救治和留观,并安全把叔叔送回家中。还有一次,一向打完乒乓球的劳叔叔直至下午还没回家,着急的王阿姨再次找到社工,原来叔叔参加了一场药品的推销会,社工和推销员的斗智斗勇,成功帮助叔叔从诈骗中及时止损。受助后的王阿姨备受感动,感慨到 " 还好有你们,谢谢你们,真是远亲不如近邻啊。"
特殊人群关爱通过恒常的探访拉近了党委和群众的联系,梅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社工通过 " 物业 + 网格 + 社区工作站 + 社工 + 老年协会 + 居民 "6 个渠道,统计到社区内 125 位真正有需要关爱的居民,以 " 社工 + 义工 " 双工联动的形式,每个月定期开展探访服务。这项服务将社区政策和活动信息带给服务对象的同时,也实实在在地为居民送关怀、解急难,社工变成了特殊服务对象身边的 " 贴心人 ",陪伴他们度过了漫长岁月,邻里互助筑成 " 亲似一家 " 的局面。
▲梅亭社区党委书记欧阳学辉探访退役军人
陪伴养老 服务有 " 深度 "
"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社工和义工在探访时常常被服务对象身上的才能和独特的人生经历所惊叹和折服。他们或能歌善舞,唱粤剧,弹乐器,有一门手艺;或曾在部队、单位取得卓越成绩,却因工作留有不同程度的伤痛;或从癌症、手术、亲人离世等重大变故中熬出头来。每次的探访都像一个 " 临时舞台 ",社工和义工是他们不折不扣的铁杆观众,看着他们尽情展示自我,陪伴他们缅怀过往,重塑辉煌时刻,再向他们学习生活之道,借着陪伴式的养老方式帮助他们找寻人生价值。
赵叔叔就是其中一位能手,他拉手风琴拉得非常好,社工不仅在 " 临时舞台 " 欣赏,更将他请进社区舞台,在社工组织的长者生日会上大放光彩。义工郑阿姨探访完曾因癌症动过手术的服务对象时说 " 她真坚强,也很伟大,默默忍受伤痛,把快乐留给家人,今天从她的人生感悟中学到了好多道理,真好。"
梅亭社区特殊人群关爱探访服务不再是简单的入户和相聚,它更是服务对象表达自我、倾诉自我、找寻自我的另一种渠道。在这条路径里,他们不再关注自己的不足,而是重视自己的优势,找寻内心坚定的力量,实现自我价值,增强自我认同感和获得感。
▲居民在社区舞台展示自我
关爱探访 多方参与 " 有广度 "
在社区党委的领导下,社工密切联系梅亭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家政公司、物业、老协、义工、企业等各方资源,以 " 移动客服 " 的方式,根据问题寻找对应的渠道进行咨询,再将获得的信息和可咨询的渠道反馈给被访者,为特殊人群提供信息咨询、政策咨询、家政服务、关爱陪伴、心理咨询、协同就医等多元化服务,共计服务社区内有需要的群体达 2000 多次,获得了多位居民的认可和好评。目前,梅林街道民生微实事梅亭社区特殊人群关爱服务项目已实施近 2 年,且服务仍在持续,梅亭社区将继续执行、落实项目的实际效益,为群众办实事,暖民心。
▲梅亭社区党委书记欧阳学辉和社工入户探访
深圳晚报记者 方壮芳 通讯员 张媛 毛富强 编辑 方壮芳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