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 2021-11-04
对话双减 | 第一一三中学校长程印贵:培养学习主动性不易 家长学生需共同努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程印贵

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校长,有 28 年校长任职经历;中学德育正高级教师;广州市第三批基础教育名校长,广州市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市百千万名教师工程理论导师;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名校长讲坛专家;江西省 " 果喜奖 " 优秀教师;3 次获 " 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被评为 " 全国科教先进校长 " 和 " 全国优秀校长 "。CN 刊物发表论文 18 篇,5 篇核心,主持广东省、广州市教育规划课题多项,2020 年获东西部协作先进个人。编书和教材多部,2020 年 6 月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新时代中学责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寄语

"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吃得好’‘吃得饱’。"

" 双减 " 落地后,不少学生、家长意识到,学习主动性十分重要,但培养这个关键的品质并不容易,需要家校共同努力。对此,广州市第一一三中学校长程印贵从学校、学生、家长三方面提出了建议,希望学校规范管理、开展活动,带动学生主动性;学生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建立自身主动性;家长参照 " 五项管理 ",帮助学生养成主动性。

主动性伴随人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9 月开学后,新快报记者多次采访中小学生,不少孩子提出:" 双减 " 对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程印贵认为,这种意识的转变基于教育 " 主阵地 " 的转移。" 双减 " 前,学生即使在校内不努力学习,也能通过课外补习适应教学进度,因此容易依赖培训机构。如今,教育 " 主阵地 " 回归校园,学生们意识到在课堂要全神贯注,要用心对待作业。在程印贵看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主体发挥作用要靠学生个人,教育规律正当如此。从更深远的影响来看,自主性还伴随着人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信息化时代,知识量太大了,老师无法把所有知识都教给学生,老师必须教会学生学习,学生自主学习才能接受更多的知识。所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仅在‘双减’之下很重要,在整个人生道路上都非常重要,它是学生学习成功的关键。" 程印贵说。

为了带动学生自主性,同时拓宽自主学习的空间,第一一三中学一方面制定各项常规管理制度、紧抓课堂教学的反馈,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邀请专家、学者、家长走进校园,开展生涯教育,开设思维讲座,举办学科创新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该校把科技创新教育的范围延伸到每一名学生的家庭,通过家庭问卷调查、在校接待、电话联系等形式指导家庭共同学习、更新知识,赋能学生创新与实践的自主性。

通过 " 五项管理 " 进行家校共育

程印贵称," 双减 " 落地后,家长内心有喜有忧,喜的是压力缓解了,忧的是害怕孩子学习落后。对此,程印贵对家长提出了 5 点建议:" 把学习交给老师 ",转变 " 课内损失课外补 " 的观念,给予老师更多信任;" 把习惯留给家长 ",注意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良好习惯;" 把空间让给孩子 ",不仅为学生提供安静学习的物质空间,还要提供心理、自主的空间;" 把信心送给孩子 ",增强孩子的自信,不要用自己孩子的弱点跟别的孩子的优点比较,要善于发现并肯定孩子的优点和闪光点;" 把理解送给学校 ",家长要明白学校是一个大集体,有着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统一的管理,这些制度不可能符合每一名家长的要求,因此需要家长求大同存小异,支持学校和老师。

此外,程印贵还提倡用 " 双减 " 政策配套出台的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 " 五项管理 " 来进行家校共育。比如在阅读管理方面,老师要推荐阅读书目,布置非书面任务让学生完成;而家长回家后要配合进行亲子阅读,共同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习惯。作业管理方面,老师精简作业后,家长可以利用多出来的时间带孩子参观图书馆、博物馆、企业,让孩子学到在校内学不到的知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对话 " 双减 "

学生层次分明 老师须因材施教

新快报:据我们观察,中学生有两种状态:一种是主动学习,另一种是对学习不太热情。校方有什么办法既达到 " 减负 " 目标,又拓宽主动学生的学习空间、激发被动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程印贵:实际上,学生不是只有主动、被动两种形态。有的学生在外力作用下能主动学习,有的在外力作用下也不一定能主动学习。学生的层次是分明的,要求老师必须因材施教,分层进行辅导。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我们学校要求老师在讲课时要兼顾成绩好和成绩差一点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 " 吃得好 "" 吃得饱 "。

为了让学生在 " 双减 " 之下扩充知识面、学得更好,我校开展了系列活动。从去年 9 月开始,我校开展了 " 学科技能认证 " 工作,要求每一个学生除了学好文化知识,还必须掌握应知应会的技能。比如:对于语文、数学等 9 个文化学科,我们要求每个学生在每个学科至少掌握一项技能;音乐、美术、体育等方面,我们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两项技能;劳动教育、国防教育以及志愿者行动,我们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过关,这样,素质教育才能全面落地实施,才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实现我校提出的 " 天圆 " 教育的育人目标。

新快报:" 双减 " 后,第一一三中学开展了多场研学活动。我们的教学为什么要突破传统课堂?走出校门对于学生来说会有哪些好处?

程印贵: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几十年,国家的要求是:不仅要学好学科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我们既要抓好校内的学习,又要抓好学生校外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学校主要采取了 " 请进来、走出去 " 的办法。把家长、各界精英、专家请进学校,和师生进行面对面交流。仅 2020 学年,我校一共邀请了 28 名家长来校开讲座,还邀请了 58 名家长的(工作)单位代表来校开展 " 职场争霸 " 模拟职业招聘会。我们组织学生到南方电网、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参观,要求学生到自己家长所在的单位去体验父母的工作。这既是教育客观规律的要求,也是学生培养能力的必要途径。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