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一个放牛娃的博士论文后记》火了
这篇论文后记
来自肖清和的博士论文
讲述了自己从一个放牛娃
到考入北大的历程
从放牛娃到北大博士,这篇论文后记火了!
" 母亲不止一次和我说过
她不能死,她要忍,她要坚持
因为她要让我上学
她要让她的两个孩子好好活着 "
这一论文后记看哭了不少网友
肖清和 2003 年 9 月
师从于北京大学孙尚扬教授
于 2009 年 7 月获博士学位
肖清和的这一博士论文
入选了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大学文学院官网显示
肖清和现为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正高)
也是上海大学
宗教与中国社会研究中心副主任
据上海大学校报此前介绍
肖清和 1980 年
出生在安徽潜山的一个小山村
在他 8 岁那年,爷爷病逝
家中无一分积蓄
多亏一位医生资助了 20 元
才为爷爷办了丧事
小升初考试
他取得了全乡第二名的好成绩
但因家里付不起学费而一筹莫展
同龄人都去新学校上学了
而他只能边放牛边找书看
那年秋天,他背完了整整一本宋词
第二年春天
在母亲的努力下,他终于重返学校
1999 年
他考上了北京大学哲学系
2003 年
以优异成绩免试攻读该系研究生
2005 年又由硕士研究生
转为博士研究生
2006 年获得北京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
联合培养博士生的资格
他的这篇博士论文后记的
部分内容如下:
那一年秋天,同龄人都在新学校上学,过得让人兴奋、让我充满想象和向往的中学生活;可我,只能在家里放牛。牛是一种很灵性的动物,我和它逐渐成为好朋友;慢慢的,我可以把它放在山上,而不去管它。因为,这样我自己看书。那个秋天,我背完了整整一本宋词。直到现在,我所能记住的宋词都是这时背诵的。每当黄昏来临之时,我就和牛儿一起回家。和我家共养这条牛的大爷,总是毫无留情的批评我放牛不认真,牛儿没吃饱。满怀委屈的我,也不做争辩,只是在想,我不适合放牛吧。
也就是我考上初中的那一年,父亲还养了一个猪。我也没有求他卖掉猪给我上学。因为我知道,即使这一次凑到了学费,还有下一次。
很幸运的是,通过母亲的努力,以及母亲改嫁后的叔叔——也就是那位他的朋友的支持,我终于重返学校了。母亲的丈夫——我的继父,对我上学还是非常尽心、非常努力,尽管他有时也忍不住会受到别人的挑唆,对我母亲大打出手。母亲不止一次和我说过,她不能死,她要忍,她要坚持,因为她要让我上学,她要让她的两个孩子好好活着。
在那段艰难困苦的日子里,我最担心的不是我的成绩,而是每个学期开始。因为,学费问题让我常常一筹莫展。常常是开学之初,我在马路边等母亲来。常常是望眼欲穿,常常是欲哭无泪。饿了,啃一口父亲给我做的干粮;渴了,就只得忍着。马路上尘土飞扬,我那时是多么恨汽车!我恨它们耀武扬威的在我面前驶过,而留下令人讨厌的漫天灰尘!
高中期间,老师、同学对我的帮助更多。新校长常常给我 100 块,班主任、英语老师等等常常让我去他们家吃饭。同学也常常帮助我。周末,同学们也不嫌弃我家的破旧,一起到我家玩。邻居还很好奇的问他们:" 他家这么穷,你们来干什么?"
99 年高考,我估了分数可能要比重点线多 7、80 分。校长就给我填了北京大学。他说如果考不上就免费让我复读。班主任则比较谨慎。因为我在提前录取志愿填了外交学院。我还记得班主任带我去了合肥,见了招生老师。结果老师说我太矮(我 1 米 65)。班主任哀求道:" 他还是小孩,还会长的。" 最终还是不行。班主任担心我可能考不上北大,太可惜了。
不过,上天眷顾可怜人。我竟然被北大录取了。
来到北大后,先前的担心变得没必要了。我们县里有一家人开始无私资助我。同时,班主任也了解到我的情况,常常帮助我。因为学校里有各种资助,还有各种奖学金,我的经济状况开始好转。大一开始,根据成绩以及家庭状况,我就获得了奔驰奖学金,连续四年。(也是在大一寒假,我家才通了电,尽管我们村很早就通了电;以前,我一直在油灯下看书。)大四时,我一方面申请了贷款,另一方面又非常荣幸地获得了国家一等奖学金。2003 年,我获得免试上本系研究生的机会。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孙尚扬教授的帮助,2005 年,我又由硕士研究生转为博士研究生。2006 年,在孙师无私的帮助以及香港中文大学卢龙光教授的支持下,我获得北大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的资格。从 06 年到 08 年期间,我在香港生活、学习。
直到今天,除去在香港的两年,我在北大整整生活了 8 年。期间,欢乐多于泪水,幸福多于痛苦。但是,一想到家里的情况,忍不住还很痛苦。尤其是想到自己还没有能力让母亲安享晚年,心中甚是愧疚。
在肖清和博客上有这样一段话:
" 用功深者,其收名也远;
若皆与世沉浮,不自树立,
虽不为当时所怪,
亦必无后世之传也。"
肖清和说
" 文科研究建立在大量文献基础上
是需要积累的
若想要做出一篇
有深度、厚度、传承度、有生命力的著作
就必须得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精神 "
网友评论:
" 最简单的文字写出最朴实的情感 "
" 不仅是对家境贫寒的同学一番鼓励
也是给现在正向科研努力的同学加了把劲
大家都要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未来 "
肖清和的论文后记
让无数人动容
今年早些时候
中科院博士黄国平的论文致谢部分
也同样感动无数网友
因读书改变命运的他们
都活成了自己的光
打动人心!这篇博士论文《致谢》走红网络
今年 4 月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博士
黄国平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上引发热议
作者在文中回顾自己
如何一路走出小山坳
和命运抗争的故事
感动无数网友
"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 ……"
黄国平博士 图源:红星新闻
黄国平在《致谢》中提到,在家徒四壁的艰苦岁月里,煤油灯下读书是他晚上最开心的事,考试取得的优异成绩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动力。
进入高中后,学校免了全部学杂费,有好心人资助了生活费,从地方中学到重庆的西南大学,再到中科院自动化所,最终计算机成为 " 他一生的事业与希望 "。
在《致谢》的结尾,作者写下了自己的理想:" 理想不伟大,只愿年过半百,归来仍是少年,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最后如果还能做出点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这辈子就赚了 "。
各位老师家长
请告诉孩子
他们虽然曾经生活一路泥泞
却始终有束信念的光指引向前
最终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广阔天空
在人生的路上
让人热泪盈眶的
从来都不只是苦难
还有苦难背后的坚守与奋斗
要记住
唯有奋斗,才会让人生充满华彩
文章综合整理自 | 新华网(ID:newsxinhua)、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中国青年报(ID:zqbcyol)、网友评论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