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水家园,我来守护 "。这是西固城街道清水桥社区的一线防疫工作人员隔离服上的口号,也是大家势必守护居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铮铮誓言。在社区党委的统一安排下,市、区包抓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们 " 无畏 " 逆行,与居民群众拧成一股绳、凝聚一条心、严守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极力把防控范围缩到最小,把防范意识普及到最早,把防疫工作做到最好。
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夯实社区 " 防火墙 "
疾风知劲草,烈火见英雄。疫情发生以来,西固区绿化所 37 名机关干部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到清水桥社区报到,带头冲在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和使命担当。
只要社区通知,所长赵生民总是率先赶到现场,摆放桌椅、拉线布点、沟通居民、维持秩序,他一刻也不停歇,哪个岗位有缺口就立马顶上。赵所长经常对说同事们说," 对家人,我亏欠了太多,这种陪伴以后还可以弥补,可辖区的 4800 余名居民也是我的家人,守护好他们是我的责任,我必须冲在最前面!"
10 月 31 日下午,天空下起了雨,绿化所的同志们却还在继续引导居民有序排队。" 请大家做好防护,戴好口罩,保持间距,检测完毕尽快离场 ……" 喇叭声铿锵有力、不厌其烦地叮嘱着前来检测的居民注意保持秩序。
冲在最前线,干在最实处。在社区一线防控的任何岗位,都可以看见鲜红的旗帜和绿化所干部火热的身影,他们齐心协力,协助社区做好卡口管控、人员排查、物资分发和核酸检测秩序维护等工作。截至目前,区绿化所全体党员干部已协助社区高质量完成了 5 轮全员核酸检测,累计检测次数已超 17000 余次。
社区工作者成为居民群众最信赖的 " 家人 "
" 下大雨还守在这里帮我们,小姑娘真的很热心!" 年过古稀的刘奶奶一直不会用智能手机扫码,子女又不在身边,每次做核酸检测时,杨磊都会提前上门帮助刘奶奶把健康码扫好,搀扶着她去 " 绿色通道 " 排队,快速完成核酸检测后,再将刘奶奶 " 护送 " 回家,慢慢的,刘奶奶一有事,就会想起杨磊,她说杨磊成了她信得过的 " 家人 "。
杨磊是清水桥社区居委会副主任,连日来,她和社区其他工作人员一样,每天都坚守在核酸检测点上,并往返于社区 " 便民蔬菜店 " 和各居民家中。
每天不到 7 点,她便带着前一天通过微信群、电话收集的《物资需求清单》,到 " 便民蔬菜店 " 购买果蔬等生活用品,再一一给居民们送上门。" 我家缺蔬菜,昨晚刚给社区打了招呼,没想到,杨磊今早就给我们送来了,这样的服务真的太周到了,感谢你们了,等疫情结束了,你就‘回家’来吃奶奶给你做的饭啊!" 刘奶奶高兴的对杨磊说。
" 广场舞大妈 " 变身防疫 " 志愿红 "
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始,社区小广场每天定时响起的广场舞音乐停止了,西固城街道清水桥社区的一群 " 广场舞大妈 " 反而更忙了。她们纷纷当起了志愿者,主动服务、不计得失、不慕名利,共同绘就了疫情防控中一抹亮丽的 " 志愿红 "。
这支名为 " 秋之韵 " 的广场舞队,由 13 名平均年龄超过 50 岁的阿姨组成。自疫情暴发以来,她们第一时间成为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用接地气的话语从身边人开始宣传。
52 岁的纪秀兰作为舞蹈队的一员,在接到社区招募志愿者的倡议后,拉着 " 姐妹们 " 主动报名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变成了疫情防控的政策宣讲员、信息排查员与防控监督员,协助社区开展疫情宣传、人员摸排、核酸检测和卡口执勤等工作。
" 老张,我是社区的志愿者,你最近有没有去内蒙古、金昌这些地方?去过要赶快去社区报备啊。"" 老李,疫情这么严重的,再不要坐在楼下唠嗑了 ……" 志愿者们向居民们挨家挨户地分发着《西固城街道疫情防控温馨提醒》等疫情防控宣传资料。
热心居民:" 你们抗疫,我们助力 "
李霞退休前是清水桥社区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疫情期间,她不仅积极参加社区疫情防控工作,而且还主动为检测点提供后勤保障。
在核酸检测 " 集结号 " 吹响后的一个个日夜里,大家 " 连轴转 ",没时间吃饭休息已是工作常态。细心的她发现,尤其是夜间值守的志愿者们,饿了只能吃泡面,于是她便萌生了为大家自制晚饭的想法。
下午 2 点,她便开始准备食材,从清洗到制作,每个环节毫不含糊。终于在晚上 8 点的时候,李姐拖着疲惫的身体将热乎乎的饭菜送到了每个一线抗疫工作人员的手中。" 这几天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他们很辛苦,中午晚上忙着连饭都吃不上,我也想尽我所能,能够让他们吃上热气腾腾的饭菜。" 她一边给大家送饭一边说到。
一个人助力一群人,一群人守护一个城。这些饭菜不仅给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更是为他们带来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
通讯员丨高磊 文 / 图
责任编辑丨王璇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