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5 日,记者从贵州省 " 十四五 " 科技创新规划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按照省委省政府 " 十四五 " 规划的部署要求,省科技厅成立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形成《贵州省 " 十四五 " 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印发实施。

坚持系统谋划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规划》明确六个方面重点任务:
一是构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技术体系。围绕 " 四新 " 主攻 " 四化 ",构建农业农村、新型工业化、服务业创新发展、民生改善的技术支撑体系,明确农业、工业、服务业、社会民生改善等领域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增强高质量科技供给,支撑引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发展和乡村振兴、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的实施。
二是夯实科技创新基础。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强高校创新能力建设,加快科研机构创新发展,加快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增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中的骨干和生力军作用。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的政策体系,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环境,充分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活力与潜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推进各类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加快推进黔灵实验室、贵州科学数据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点实验室为引领的高水平创新平台建设。推动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争取 2025 年国家高新区数量翻一番。
三是推进全方位开放创新。立足各市(州)创新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基础,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加强区域创新联动发展,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创新发展格局。积极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主动融入国内区域创新、协同创新,加强部省、院省深度合作,形成全方位开放创新格局。
四是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市场化服务,健全技术转移组织体系,完善创新创业孵化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积极拓展科技与金融融合途径,完善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从科技信贷、创业投资、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等多方面,促进科技创新和现代金融深度融合。
五是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改革科技计划管理,优化科技计划布局,建立健全关键技术攻关和应急机制,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改革完善创新评价、科技奖励、创新调查和统计监测、科技报告等制度,深化科技成果收益改革,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生态环境。
六是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全面提升科学素养,营造激励创新的社会文化,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汇聚科技创新发展的磅礴力量。
《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到 2025 年,开放式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产业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生态进一步改善,基本建成开放、协同、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以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创新突破带动全局,推动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到 2025 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 12% 以上,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 RD 经费比重达到 11%,研发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达到 4.21%,规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 38%,技术合同成交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达到 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实现倍增,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 22%,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 12%,区域创新能力力争进入全国前 15 位,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力争进入全国前 20 位。
贵阳晚报 +/ZAKER 贵阳
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杨春晖
编辑 柴潇蕾 / 编审 李枫 / 签发 安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