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年,他初入警营,就请战抗击 " 非典 ";2020 年,他勇敢逆行,请战成为抗疫党员先锋队队员;2021 年 10 月,他请战,前往疫情防控阵地最前沿,值守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雁滩分院)。他就是城关公安分局治安管理二大队三级警长倪登殿。
2003 年," 非典 " 肆虐,在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里,倪登殿火线上岗,站在了防控 " 非典 " 第一线。他带着刚踏入警营的青涩、怀着对警营的期待和向往就持续坚守工作岗位三个月。三个月里,他吃住都在街道,积极配合街道做着辖区治安防范及外来人口的排摸核查工作,24 小时待命应战。" 非典 " 结束后,他风尘仆仆的回家,进门的瞬间,他笑了,父母却哭了。那一刻,他对警察这份职业有了重新的认识。警察没有象牙塔里的安逸,警察不是表面的 " 光鲜亮丽。" 警察更多的是当危险来临,用自己的身躯挡在人民群众之前,用自己的汗水和付出,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刚走出校门的倪登殿在那场没有硝烟的战役里,锤炼着他的政治品格,锻炼着他的坚定意志。
2020 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疯狂袭来,城关公安分局应运组建了由 50 名机关党员民警组成的党员先锋队参与一线疫情防控,接到疫情防控工作任务的第一时间,倪登殿对上级领导说:" 我是党员,我先上!" 此时的倪登殿退去青涩,满是赤诚和担当。作为党员先锋队其中的一员,倪登殿被分到了党员先锋队一中队第五战斗组兰大一院定点执勤。回想起去年的抗 " 疫 " 经历,40 岁的倪登殿无限感慨。" 春节正月初七的那顿饭,成了整个疫情结束前我和家人们吃的最后一顿团圆饭 "" 每天值守医院帮助到医院检查一般疾病的群众 "" 耗时 6 小时处置了因为发热不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医学检测的患者 "" 工作期间长时间的戴手套、口罩、护目镜,我的脸和手出现严重过敏现象,脸上开始脱皮,手上也裂开了很多小细血口 "" 在岗期间,吃饭只能与其他同事轮换着在巡逻车上进行 "" 媳妇在银行上班,10 岁的儿子和 2 岁的女儿只能托付给年迈的父母 "…… 说起这些的时候,倪登殿的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仿佛这段难忘的经历让他的警察人生愈加丰满。
2021 年 10 月 18 日,新冠肺炎疫情卷土重来,一场让人措手不及的保卫战就此打响,城关公安分局第一时间发出通知,组建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雁滩分院(新冠肺炎病例救治定点场所)执勤点第一临时党支部,开展医院外围执勤安保工作任务。曾与病毒有过交锋的倪登殿得知消息后毅然请战,果断奔赴疫情高危区,并承担起临时党支部的宣传工作。10 月 21 日凌晨开始至今,倪登殿就像一颗 " 钉子 " 一样重重地扎在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雁滩分院片区,面临着随时可能被感染的风险,誓言将猖獗的病毒封困在安全线内,用自己身躯挡住黑暗。
在执勤岗上,倪登殿主要承担医院外围安保、周边巡逻防控、来往车辆人员查控、随时准备进入医院内部处置突发事件等工作任务,一天下来,高度的神经紧绷感和高强度的体力消耗,让倪登殿想在休息时间寻求点家人的慰藉。换岗结束回到住宿的地方,他脱下的防护服早已被深秋寒冷的深夜冻透,摘下的口罩满是冰凉的水珠,嘴上突起的干皮一层又一层,封闭的房间让他想找个说话的人都没有。还记得执行任务前,妻子对他说," 这次你去的是高危区,一时半会也回不来,休息时间也是自我隔离,你经常用的东西我都给你装好了,你再看看缺什么 ……" 当时情况紧急,倪登殿接到工作指令后匆忙的收拾了些东西就回了单位,妻子自言自语的在那说着,他没来得及一一回应。如果可以,他想对妻子说," 我们单位还有后勤保障,你放心,我会照顾好自己 ";如果可以,他想对妻子说," 大宝和二宝睡得正香,别吵醒他们,明天告诉他们,等我回来就带他们去一直想去没去成的游乐园 ";如果可以,他想对妻子说," 又要辛苦你照顾爸妈、照顾宝宝了,外出工作时做好防护 "…… 想着想着,倪登殿放下手机沉沉的睡去,手机屏幕上显示的是凌晨 4 点接岗的闹钟。10 月 28 日,正在岗位上的倪登殿接到家人的电话," 家里两个孩子的健康码变成黄色了 "。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让倪登殿两个小时的一班岗变得漫长而焦虑。下岗后的倪登殿来不及脱下厚重的防护服就四处拨打电话搜寻涉 " 黄码 " 相关信息,从远处看去,他来回踱步的背影就像一只迷路慌张的 " 大熊 "。直到第二天妻子告诉他孩子们的情况恢复正常后,他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防控尖兵、逆行迎战,全力以赴、战胜疫情。倪登殿和这场战役里的大多数人一样,他把自己的生活和家庭按下了暂停键,开启了他的第三次战斗模式,他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用不普通的三次抗疫向党和人民汇报着从警的初心和党员职责使命!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伊晓明 特约记者 樊奕昕 文 / 图
编辑丨周言文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