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 11 月,民航旅游市场进入传统淡季。叠加疫情防控形势的升级,各航空公司纷纷想办法补充客座率,去年推出的机票产品 " 随心飞 " 让不少航空公司都尝到了甜头,近期又一批升级产品被推出。
近期多家航司联合机票预订平台推出了机票 " 次卡 "。简单说就是,消费者先以固定价格预购买特定航线的机票,在下一个月中,可以选择任意时间,在航司开放的航班中兑换这张机票。除了加上 50 元机票燃油费外,不用再额外支付任何费用。
去哪儿机票产品总监 王广宇:比如说北京、大连锁定价格是 190 元,北京到三亚 400 多元,所以用户单次购买的成本更低。平均价格就 300 元左右。每个航班的预留 " 次卡 " 的库存量,一般有 10 套到 20 套。
海南航空销售部营销管理中心经理 袁慧芳:通过分销平台的销售加航司自营渠道兑换的这种模式,已经连续发行了四期,累计销售超过 8 万多套。旅客这个航班兑换不了,可以选择另外一个航班或者变更出行时间,如果确实兑换不了,也可以选择全额退款。
相比去年各大航司推出的 " 随心飞 " 产品售价大多数在 3000 元左右,机票 " 次卡 " 的平均折扣在 2 折左右。民航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单笔金额较小的 " 次卡 ",也对航司和机票平台的预约能力提出了更大的考验。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綦琦:显然它的门槛是比较低的,可以满足消费者零散式的消费。这种产品如果是从整个定价和最终它所兑付的权益而言,对航司来说肯定是亏钱的,这其实只是行业自救的一个阶段性行为。
机票预售产品在今年前半年时间里迭代速度很快,包括之前市场上比较受欢迎的 " 机票盲盒 "" 机票预付卡 " 等,本质上都属于机票预售产品。而预售类产品在市场上褒贬不一,同时营销的边际效益也存在递减,消费者的出行决策也会受到全国偶发疫情影响和防疫政策的限制。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綦琦:建议消费者千万不要以薅羊毛的心理,像对待随心飞的产品一样,来对待这次的 " 次卡 ",在购买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相关产品的说明,是否能符合自己的需求。
来源:央视财经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