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在江苏太湖的民宿里,某网络公司 20 多名员工正在 " 团建 "。民警将这伙人全部控制。原来,该网络公司涉嫌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非法出租游戏账号。自 2020 年以来,这一团伙通过控制 500 余个实名认证游戏账号向未成年人出租,获利 300 余万元。
近日,南京市公安局建邺分局抓获了这个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非法出租游戏账号的犯罪团伙,并根据线索接连抓捕了另外两个犯罪团伙,涉案人数达 40 多人。
" 游戏平台不是有‘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吗?为什么我的孩子玩游戏可以玩一整天?" 不久前,在南京市公安局网安支队的一次网络安全宣传活动上,一位家长问。
今年 8 月,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 20 时至 21 时向未成年人提供 1 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
难道是有人在破坏计算机系统,向未成年人非法出租游戏账户?建邺区公安分局高度重视这一线索,就此展开调查。
民警调查发现,有 4 家网店对外出租经过实名认证的网络游戏账号,且出租数量非常大,租赁人数众多。某网络公司正是这些网店的幕后经营者,该公司位于南京周边城市,对外宣称经营业务包括信息咨询、网络产品服务,但其主要业务只是对外出租游戏账号。
据南京市公安局网安支队驻建邺区大队民警沈澈介绍,对于游戏玩家来说,要登录游戏平台,需要进行实名验证和动态头像验证。这一团伙首先非法购买大量公民个人信息,如姓名、身份证号、身份证照片等,通过非正规渠道收集多款游戏的账号,将账号与买来的信息进行绑定,使用配套的手机和软件制作动态头像,由此破解了游戏公司的 " 未成年人防沉迷 " 系统,再将账号对外出租,而出租账号的对象,大部分是未成年人。
沈澈告诉记者,该公司旗下的网店在网购平台发布产品时,不会直接宣称出租账号,而是以卖游戏皮肤和金币来掩人耳目,但商品的标价远低于游戏皮肤或金币的市场价,价格根据游戏账号等级划分,一般为 2-10 元。
" 单价虽然不高,但 24 小时同时租出几百个账号,收入就十分可观了。" 建邺公安分局双闸派出所副所长陈恩浩介绍,蒋某去年发现出租游戏账号有利可图,遂组建团伙,至今获利 300 余万元。
该团伙分工明确,共有四五名技术人员和 10 余名 " 客服 "。技术人员负责技术维护,客服则负责接单、出租账号、后续服务等工作。若业务太多,他们还会把制作动态头像的 " 业务 " 在网上发包,由网友接单。此前,蒋某着急人手不够,影响业务扩大,正公开招聘 " 客服 " 人员。
在掌握了涉嫌犯罪证据和嫌疑人行踪后,建邺警方开始收网。一批民警赶到该公司驻地,发现除了少数几人在公司,现场只剩下几台台式电脑,另一批民警则赶赴 200 公里外的太湖实施抓捕。
9 月 16 日夜里 1 时,南京建邺警方将该团伙成员全部抓获。由于业务需求量大,即便是休假期间,仍有几个男子随身携带手机和电脑,排班轮流 " 工作 "。在现场,民警发现数十部改造过后的手机,蒋某的电脑中存储了 3 万条公民个人信息。
据介绍,这些个人信息是他们花二三十万元从别人手里买来的。
经查,蒋某还有上家,有人专门出售个人信息,广西一家公司出售定制手机,另外一家提供软件,提供非法技术破解手段。
南京警方根据线索,继续扩大战果,于 9 月下旬派出百余名警力赶赴安徽、湖南,捣毁了另外两个从事相同业务的团伙,查获作案手机 40 余部、电脑 30 余台,涉案公民个人信息 6 万余条,查获近 2000 个非法出租和出售的游戏账号。他们分别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和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
目前,涉案的 40 多人中,已有 10 人被南京建邺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江苏警官学院心理学教研室主任马勇教授认为,青少年长期沉溺游戏暴露出家庭教育和监护的缺失,家长可以用孩子感兴趣的其他事来替代网络游戏,让孩子找到愉悦感、成就感、价值感和归属感,逐步建立起孩子和现实世界的连接,慢慢走出网瘾。
江苏省委宣传部反非法反违禁处(省 " 扫黄打非 " 办公室)处长关泳波表示,江苏省将全面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严格按照全国 " 扫黄打非 " 办公室部署要求,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查处打击网络游戏违法违规行为,作为 " 扫黄打非 "" 净网 "" 护苗 " 专项行动和集中整治的重要任务,积极营造良好的网上网下社会文化环境,特别是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今年以来,江苏省各地深入推进 " 绿书签行动 ",开展 " 网络安全教育进课堂 " 等宣传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安全上网、合理用网,开展 " 护苗 · 开学季 " 活动 3073 次、" 护苗 · 绿书签 " 活动 4039 场、" 护苗 · 网络安全进课堂 " 活动 5344 次,办理涉网络游戏案件 35 起,涉及擅自出版游戏、违规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擅自修改游戏内容、传播有害信息内容等案件类型。(陈雨薇、李润文)
来源:中国青年报
编辑 / 陈亚 编审 / 崔林林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