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为无锡取新昵称中," 甜都 " 成为了呼声最高的昵称。江南嗜甜。无锡菜里,不管是甜美酥软的糖醋排骨,还是满口蜜汁的无锡小笼,或是金黄甜糯的玉兰饼,这些刻在无锡人骨子里的味道,无不临摹着锡城与 " 甜 " 的厮守和相恋。
那在吴文化发源地的梅村,甜味又是如何充盈人们的生活,串联起美好的回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寻味,找寻那些珍藏在你脑海中的甜蜜回忆!
01
甜蜜不只是口味,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每日清晨,市集总是最热闹的。一路上,各味吃食琳琅满目,鼻息间萦绕着阵阵甜香。
吃早面、尝小笼,是无锡人释放清晨元气的专属方式,梅村老百姓也不例外。
一大早,伴着弥漫的水汽,晶莹剔透的小笼热腾腾地出炉了。个大、肉实、汁足的小笼,散发着淳淳的肉香,一口咬下去,饱满的汁水在唇齿间爆开。
再来上一碗清隽鲜甜的汤面,这份黄金组合,真是完美治愈了清晨的饥饿。
吃早面,梅村人十分考究。汤得是高汤,不鲜不行;面得是细面,不劲道不行;浇头必须得入味好吃,三鲜、大肉、爆鱼、肥肠,一天一个花样。
到了秋冬,蔡阿水羊肉店的面更是大家的首选。
在梅村,每天一碗面,已然成为了不少老百姓的生活方式。每一箸细面伴着鲜汤入口,丝丝甜味填充口腔,饱满肠胃,满腹都是家乡的味道。
02
甜蜜,也需耗点儿手艺
江南美食因精致而闻名,那要达成这份精致,自然要耗费些手艺。
" 三让团子 " 是梅村人的 " 精神甜食 "。泰伯故里,梅村人将泰伯 " 三让天下 " 的功绩,化作猪肉、豆沙、芝麻三馅的青白团子,代代传承。
和粉、拌馅、包馅、搓圆、上笼开蒸 …… 小小的团子,制作工艺也不简单。而其中最特别的青团,更需人们将鲜嫩的艾草采回家,捣制成汁,将大自然的绿意留在这小小的糕团之上。
酒酿圆子也是江南的传统小吃,至今,梅村人仍延续着这口美味。
粒粒珠玑的糯米,佐以酒曲的发酵,孕育出一碗甘甜香醇的酒酿。再放入糯米圆子,一份又甜又糯的酒酿圆子就算大功告成了。舀上一勺入口,酒酿的甘甜浸润心田,齿颊留香。
除此之外,还有梅花糕、桂花糕、松糕、桃酥、八宝饭等等传统美食。
这些甜蜜都让人不禁追忆起过往的岁月、父母的手艺。它们是浸润童年时光的美味,是一家人美美满满,围坐一桌,共享甘甜的幸福瞬间。
03
甜蜜润心,人情 " 蜜 " 钥
民以食为天,吃是人们永远绕不开的话题。
对于江南人,无论是美馔珍馐,还是家常小食,一口口甘甜的美味即是人情的 " 蜜 " 钥,予人欢乐,也拉近着人与人的距离。
不管是每日一早,与多年为友的老伙计习以为常地结伴吃面;
还是逢年过节,必不可少的传统菜肴;
或是晚上,父母偷偷为你备下的小食甜点 ……
这些甜味都是梅村人刻在灵魂深处的至味,用味蕾的绽放,促成人情的升温,结上心与心的绳索。
甜味让人幸福
专属梅村人的人情 " 蜜 " 钥
趁着秋日正爽
快去好好尝一尝 ~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