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11-08
深晚报道丨龙岗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成就获认可,科室主任一年内当选两学科省级副主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11 月 6 日,在广州市举行的广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委员会上,龙岗中心医院科教部主任、耳鼻咽喉主任杨贵当选为广东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第五届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据悉,今年 7 月,杨贵当选了广东省预防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一年内当选两个学科的省级副主委,说明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相关专业学科得到省级学会和同行的认可。

杨贵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十余年的基层从医生活,他秉持着踏踏实实做人的执着和将毕生所学奉献给病人的追求。

持续学习,刻苦钻研

从医以来,杨贵一直保持着持续学习的良好习惯,持之以恒地钻研专业知识。他抓住一切出去学习的机会,曾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山西省肿瘤医院进修。杨贵经常泡在进修的科室里,经常是最早到达,最晚离开,为更好地学习知识,甚至一度住在进修医院的科室里。杨贵认为,只有在临床一线,在处理病人的现场,才能学习到真真正正的技术。

不断创新,勇攀高峰

2012 年,杨贵在通过了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考核和医院的选拔后,医院公派他前往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学习。当时他的女儿刚出生不久,但深知机会来之不易,他告别妻儿,踏上了异国他乡的土地。在一年的学习期间,他经常主动加班学习,当天的实验任务一定做完,仔细学习每一个实验步骤,认真总结,回国时实验记录有厚厚的一大本。同实验室的外国同事很不理解,问他为什么这么努力,就连圣诞节也去做实验。他幽默地说,因为圣诞节放假的时候,没有人和我争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杨贵的研究成果被发表为数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他也拿到了马克马斯特大学的博士后证书,深圳市认定他为深圳市孔雀计划人才。

回国后,杨贵一边开展临床工作,一边继续他的研究工作。通过不断学习和经验的积累,2014 年,杨贵申请的课题 " 抗原纳米疫苗抑制呼吸道过敏性炎症 " 的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资助,资助额达 23 万。接下来的几年,他又指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承担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在国际杂志发表 SCI 文章 30 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本领域著名杂志《J Allergy Clin Immunol》、《Allergy》 ( 影响因子 >10.0 ) 发表 3 篇,在广东省耳鼻咽喉学界引起不小的反响。

2016 年,杨贵再次在与全市几百名高级职称的同行竞争中脱颖而出,进入到深圳市与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临床研究学习班学习,最终圆满毕业并获得哈佛大学医学院校友会校友资格,后获得 "2015-2018 年度‘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国外人才研修项目‘优秀个人学术成果’奖 "。

2019 年,杨贵申请的课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资助额达 58 万。

热情工作,勇于担当

获得这些成绩杨贵并没有骄傲,而是保持一贯严谨务实的态度,对工作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认真、仔细、耐心诊断、治疗每一个病例。在与病人充分沟通的基础上,他与同事团结协作,不断开展新技术、新疗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杨贵还热衷于医学教育和学会事业,积极推广医学科普知识,制作宣传资料供患者读取,将复杂难懂的医学知识简化为通俗易懂的常识;积极组织开展本专业国家级和省级的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或继续教育学习班,培训年轻医生和护理人员,获得同行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2020 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杨贵带领科室积极参加抗疫,构建起科室坚实的院感防线。同年 12 月,杨贵从医院的科教部主任公开竞选中脱颖而出,上任后迅速熟悉科教业务,仅 3 个月就帮助医院通过了非直属附属医院的复评工作,获得全院上下的认可。同时,杨贵领导医院核酸检测实验室工作,优化实验室工作步骤,整改实验室流程,顺利完成了医院领导交待的任务。

从医以来,杨贵时刻牢记职业赋予的使命,立足基层,把所学知识运用到临床工作中,始终把病人放在与自己的同等位置上,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尊重每位患者,坚守在患者身旁。

深圳晚报记者 程文丽 通讯员 许露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