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五点半,义城街道前杨村 91 岁的汪昌英就起床洗漱了,还让儿子、媳妇帮她找了一件红袄子,今天对她来说可是一个好日子。11 月 10 日早 7 点,包河区义城街道滨湖润园第三批分房现场早已排起了长队,大红气球高高飘起,印有 " 幸福入驻 欢迎回家 " 字样的旗帜随风飞舞着。
经过扫码测温、资料审核后,汪奶奶在家人的陪同下抽到了心仪的新家房号,"33 栋 601,60 平米!终于盼到这一天了!" 汪奶奶笑得合不拢嘴。
这是一场特殊的分房活动,分房对象大多是义城街道辖区已征迁未安置的高龄、体弱多病等租房难的特殊群体,经居民本人申请、村居街道审核、区委区政府批准后,享受 " 提前安置 " 政策。当天,该街结合下剩房源消化,共有 229 套安置房迎来了新主人,涉及 60㎡、90㎡、100㎡三种房型。" 考虑到老年群体征迁后在外过渡租房不便,经过摸排调研后,街道启动了提前安置程序,希望上了岁数的老人早日能够住进自己的新家。" 义城街道党工委委员葛怡鸿介绍。
据悉,滨湖润园小区位于迎淮路和天津路交口,小区公共配套服务设施齐全,拥有一座 5000 余平方的菜市场,24 班制的幼儿园已建成,中小学正在建设中,步行至地铁 5 号线义城站仅需 10 分钟,此外正在建设中的地铁 7 号线也穿行该区域,下一步街道高标准打造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相关场所也将投入使用,回迁居民可就近享受一站式生活配套服务。
作为合肥市大建设主阵地、主战场," 十四五 " 开局之年,包河区结合群众所急所盼,在群众关心关切的安置房建设上持续发力,广泛开展 " 难安置 " 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以紧张大干的势头全面拉开 " 征迁安置五年攻坚行动 ",计划在 2025 年底前,建成交付 63 个安置房项目,总面积约 1435 万平方米,安置 18.07 万人,完成目前尚未回迁及未来新增征迁群众全部回迁安置,推动包河实现从大规模征迁安置到高水平建管的历史性转变,打造与 " 三个示范区 "、与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相匹配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
杜静 史玉婷 合肥晚报 ZAKER 合肥记者 虞俊杰 文 / 摄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