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8 日下午,在兰州市军休三站工作人员的陪同下,88 岁的孙如贵老人来到兰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送来他的请战书,并捐款一万元用于抗击疫情。
在战 " 疫 " 考场他是 " 英勇战士 "
衣着朴素的孙如贵老人,1934 年出生在兰州市榆中县,走进会议室浑身散发着军人特有的精气神,88 岁的耄耋老人努力用很标准的军姿站定。
" 你好,我是三站军休人员孙如贵,这几天兰州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我这个 60 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也要参加战斗。" 现场大家纷纷紧张起来,劝说不适合在一线战斗。
"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看到一万多退役军人‘若有战、召必回’,连续 20 多天一直在‘疫’线战斗,也把我这个老军工斗志激发起来,我要用我的方式继续战斗,今天我捐款 10000 元,为兰州抗击疫情贡献一点力量。" 孙老眼含激动的泪花将他的抗疫 " 请战书 " 和 10000 元交到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李胜利手中。
说起 60 多年的党员生涯,孙老说:" 我是放羊娃出生,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是党把我培养成为一名部队职工,退休在兰州市军休三站,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自成立以来不断创新服务方式,给予了我们极大地关心和照顾,我们感到很温暖也很荣耀,现在生活很幸福。我的一生就是共产党让自己翻了身,让农村人翻了身,让国家也翻了身,我永远是党的人,一辈子都要感谢共产党。"
部队里的 " 全国劳动模范 "
孙老自 1949 年在榆中当学徒做木工,直至 1956 年 3 月经人介绍到兰后工程总队参加工作。
1959 年任兰后工程总队作业队支部书记、工会主席,他参加了 982 工程,组织完成了两万吨油库建筑。1960 年 4 月,孙老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 年,他凭借多年工作经验,创造了在黄土高原采用先打小导洞,两头进攻、中间开花、组合弓架被覆的施工方法,创造了黄土高原 10 米洞跨的新纪录。
1971 年,孙老又组织设计了红砂岩掘洞新工艺,促进了整个工程的施工速度。1983 年,孙老担任材料科科长,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缓解了材料供应不足影响施工的矛盾,并通过联营机制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1995 年 4 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6 年 12 月光荣退休。
退休后的 " 爱心使者 "
退休后,孙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先后为困难学生、生活困难的老党员、残疾军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甘南舟曲泥石流等慷慨捐款。2008 年汶川地震时,当时孙老的退休金才 3000 多元,他个人为灾区捐款 2000 元。早在 2020 年春节,新冠疫情来势汹汹,孙老第一时间向武汉抗击疫情捐款 10000 元。
2021 年在兰州抗疫关键时刻,这名老党员又一次性拿出 10000 元助力疫情防控,他始终保持着这样冲锋战斗的姿态。退休 25 年,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党员的身份和担当,始终对党心怀感恩,始终身体力行兑现对党的承诺,长期无私地帮助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赢得了群众的高度赞誉。
88 岁,60 多年党龄,他依然保持着共产党员 " 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 的那颗初心,彰显了革命老党员的本色,坚持不懈用行动传承红色基因,谱写了一本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生动教科书。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谯喜龙 文 / 图
编辑丨胡淼山
责任编辑丨张亚君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