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11-11
深晚报道|粤桂协作:深圳大鹏助推广西巴马种桑养蚕产业发展 铺平群众致富增收路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霁雨后的兴仁村,一片生机盎然,满坡的桑树尽情地舒展枝干,一阵风吹过,宽大的叶背层层翻起,嫩黄得有些闪眼,让人忍不住回头看一番。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兴仁村粤桂协作项目——种桑养蚕示范基地就座落在山坡下,六间白色的蚕房里不时看到蚕农们忙碌的身影。

甲篆镇兴仁村地处山地与丘陵交界处,土地资源不少,种桑养蚕也有群众基础,但桑蚕产业发展属于农户分散经营,形不成规模,蚕茧产量也很低。2019 年,大鹏新区投入 100 万元粤桂协作资金建设种桑养蚕产业帮扶示范基地,建起 6 个标准化蚕房,配备有水电、吊轮、旋转方格簇等,同时组织起步困难的脱贫户到基地学习养蚕技术,积累发展资金,把输血式帮扶变为造血式帮扶。

" 以前养蚕,人和蚕一起住,不懂得消毒和防疫,蚕虫死很多,现在这里条件很好,水电都安装好了,特别是那个会翻转的方格簇,省了很多工时和人力,我们在这里养蚕遇到问题还在手机上与专家视频,让他们线上指导我们养殖,不怕养不成。" 脱贫户韦建豪胸有成竹地说道。

如今,该粤桂协作蚕房示范基地已经变成育蚕大教室,不少群众在那里学习后都变成桑蚕养殖 " 专家 "。该基地除了为蚕农们提供养殖技术服务外,还负责联系企业收购蚕茧,解决产销对接问题,打消蚕农的后顾之忧。

在粤桂协作种桑养蚕产业基地的示范和带动下,兴仁村群众发展桑蚕产业的积极性高涨,截至目前,兴仁村有 118 户村民种桑养蚕,种植桑园 800 亩,年产鲜茧超过 20 万斤,产值 370 万元。其中,68 户脱贫户通过种桑养蚕实现了稳定增收。

2016 年以来,深圳市大鹏新区累计投入帮扶资金超 400 万元在巴马县 10 个乡镇通过盘活闲置的荒地,大力发展特色桑蚕产业,利用 " 合作社 + 基地 + 脱贫户 " 帮扶模式,把荒地变成财富,让在家的脱贫户有产业有收入能脱贫不返贫。除了在甲篆镇建设粤桂协作蚕房示范基地外,2020 年深圳市佳兆业公益基金会还向所略乡所圩村捐赠帮扶资金 100 万元建设所圩村桑蚕种植基地,2021 年投入 30 万社会捐赠资金开展基地二期工程建设。项目带动所圩村桑蚕种养户 45 户 159 人发展桑蚕产业,2021 年预计桑蚕种养户平均增收 3.5 万元,所圩村集体经济收入增收 1.2 万元。

近年来,巴马县充分利用粤桂协作机制和桥梁,盘活粤桂协作资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桑蚕产业,促进了桑蚕种养殖带动民众增收。据统计,目前巴马全县共有 2000 多户农户发展种桑养蚕产业,累计种植桑叶约 17100 亩,成为巴马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

深圳晚报记者 邱志东

相关标签

大鹏 佳兆业 指导 广西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