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来了。
是的,双十一又来了。
相比前些年对零点抢单的狂热,如今理性消费的口号声渐强。或许,今天更值得讨论的话题是拒绝被 " 消费主义 " 裹挟的我们,应该怎么过这个节?
距今约 400 年前,大明王朝曾有一本风靡一时的 " 消费指南 ",它似乎隔空给出了答案—— " 买买买 " 应该转化为一种风雅的生活境界。
壹
大约在 1621-1627 年间,一本叫《长物志》的集子成书问世。
" 长物 ",意指多余之物,出自《世说新语》。" 长物 " 不是生活必需品,却是中国古代文人构筑精神世界不可或缺之物,寄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品格意志。
看到这个书名你是否会心一笑,双十一买买买的我们,很多时候买的何尝不是 " 长物 "?我们心里追逐的是那份 " 无用的美好 "。
作者文震亨,苏州人,崇祯年间任武英殿中书舍人。他是文学家、画家、古琴演奏家、园林设计师。他还有一个更耀眼的身份,著名 " 江南四大才子 " 之一文徴明的曾孙。
晚明社会,士大夫阶层追求典雅超逸的生活,文氏一族是吴中风雅的典型代表。文震亨的《长物志》恰是一种佐证。他共分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十二卷,讲述中国古代名士精致生活,汉学家柯律格对《长物志》作出了 " 这是一本关于如何消费的指导书 " 的评价。
这本书清代乾隆年间收入《四库全书》的子部杂家类,编者称这本书 " 所论皆闲适游戏之事,纤悉毕具 ",就是论述的是一些闲适游戏类的琐事,连那些非常细微的事物都没有遗漏。《长物志》被认为是记录晚明物质文明和士大夫审美情调的代表作。
贰
400 年前,《长物志》指导着明朝士大夫阶层的消费,400 年后,它同样可以指引我们。因为,文震亨写这本书的初衷就是给后代们看的。
为《长物志》作序的沈春泽在序言里记录了他和文震亨的一段对话:
沈春泽问:" 你的曾祖父文徵明先生,淳厚而有才华,是近一百年来苏州一带文化生活的引领者,名声远扬。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州一带艺术最优秀的都在你们文家。我从前拜访你们家的婵娟堂、玉局斋,景色的美难以形容。而你仍然笔耕不辍,写着《长物志》这样的文字,不是多此一举吗?"
文震亨答:" 不是多此一举,更不是没事找事。我正是担心苏州人的巧心妙手以后会慢慢变化,如你所言,这些闲暇小事、没有什么实用性的小玩意儿,将来也许还会流行,但人们却不知道它们的发端,所以,我编了这样一本书,算是为后代留作一个记录。"
看见了吧,作者认证盖章,《长物志》就是留给我们今人的 " 消费指南 "。换句话说《长物志》的内核,就是文震亨教你如何不俗气地消费。
譬如第一卷 " 室庐 ",讨论的是房子。" 居山水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 文震亨感慨,他不能像古代隐士那般栖居山野,但即使混迹于世俗都市中,也要 " 门庭雅洁,室庐清靓 "。亭台有旷达文人的情怀,楼阁有隐士的风致。而且要栽种佳树奇竹,陈设金石书画,他眼中房子的最高标准是: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而实现这个目标并不是只追求居所奢华,色彩艳丽,否则这房子就如脚镣手铐、鸟笼兽圈一般了。
文震亨眼中房子的美学原则是三条: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还有一些具体的指南:忌用天花板;忌用五根立柱;小房间忌在中间隔开;忌在墙角上画各种花鸟;忌在墙上挖洞;进门的地方,忌太直,要有一定的曲折;忌在墙上用空框当橱柜 ……
虽然如今的房屋建造有别于当年,但从中可以体味出 " 至繁归于至简 ",方显风雅。联想到今天火热的 " 断舍离 " 行动,其实与 " 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 " 的原则是完全一致的。
叁
如果请文震亨开出一张双十一购物清单,那一定有一条:买点花。
" 弄花一岁,看花十日 ",养花令人对美倍加珍惜,花木会让家变成一幅图画,为世俗生活注入了大自然的色彩。
买什么花好?里面大有门道。文震亨说腊梅在冬季不可或缺;带有地衣苔藓、枝干苍古的梅树移植到岩石或庭院中,最为古雅;忌将牡丹与芍药并排种植,忌将二者置于木桶和大盆中;对在自家园林中搭木架种植蔷薇,开花时节众人坐在花下,他不以为意,认为这和酒楼饭馆没有分别,移植于闺房之中勉强可行;他说玫瑰俗气,只适合做食品,不适合佩戴;桃柳不能相间种植,俗气;他推崇萱草花,又叫忘忧草,适合种在墙角、岩间。
接近年末买水仙花的人会多起来,此时看看文震亨跨时空的指点一定大有收获:水仙有两种,花高叶短,单瓣水仙最好。冬季适合多种植,但它不耐寒。选取特别好的放入盆中,放于几案之上。较差的杂种,种在松树竹林之下,或者种于梅花怪石之间,更雅致。水神服用了八石这种花,因此得名水仙,这个名字很雅致。他顺便还嘲笑了六朝人称之为 " 雅蒜 ",认为可笑。
" 兰 " 是雅文化的代表,如果买一盆兰花回来怎么养?文震亨也有高招。四季培育,到春天发芽后,盆土已足够肥沃,不需再施肥,经常以擦拭叶子,使之不染尘垢;夏季花开叶子娇嫩,不能用手摇动,等到它长厚实,再擦拭;秋天则轻轻松土,将稍许淘米水浇于根下,不要溅洒在叶子上;冬天则安放到向阳的暖房里,天晴无风的时候搬出去,时时转动花盆,让它四面均匀接受阳光,午后就搬回屋内,不让霜雪侵袭。如果叶子发黑不开花,是光照太少的缘故。
瓶花和盆景也大有讲究。厅堂使用的瓶花一定要高瓶大枝为好," 忌繁杂如缚,忌花瘦于瓶 "。而盆景的盆宜圆不宜方,尤其忌长狭。家中放置一两盆即可,不可多放,放在旧石凳或刻有莲花纹的石墩上为佳。
这一系列买花、养花指南实在是贴心、到位。
肆
在文震亨的购物车里,必不可少的一定还有家具。
明代被认为是家具的黄金时代,但文震亨却批评当时制作家具的风气过于雕绘装饰,他更喜欢古人制作的几、榻,形式不一,但都古雅可爱,坐卧凭靠,方便舒适。
文震亨列出了榻、短榻、几、禅椅、天然几、书桌、壁桌、方桌、橱、床、箱、屏等家具,其中都有雅俗之分。比如禅椅(藤椅),需莹滑如玉,不过分雕琢为佳;比如书桌,狭长、圆角的样式庸俗,上漆后尤其俗;比如藏书的橱柜,应该能容纳万卷书籍,越大越好,但深度要以容纳一册书为限,不可过深,书橱宽可达一丈多,门用两扇,不能用四扇或六扇;比如一般的座椅,宜矮不宜高,宜阔不宜狭,可折叠、没有扶手的靠背椅俗气,不可以用,踏脚的地方需要镶上竹条,这样能够历久不坏 ……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文人理想的家居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完全不追逐家具陈设的奢侈消费风。
另外,家中需要放置一些风雅之物来提升档次,但是不能一味地跟风附势、只追求华丽而不识雅俗。文震亨特别说,这些器具不是摆设,价值是在 " 使用 " 中体现出来,否则它们只是一堆用来显摆的杂物。如同花瓶因为花而有意义,书橱因为有人读书而有价值。
文震亨对于器具的理解,回到了儒家关于 " 器 " 的理念。孔子说:" 君子不器 ",意思是君子不能只满足于当一个载体,当一个工具,而应该有更远大的志向。但另一方面,远大志向又必须通过 " 器 " 来传达。
文震亨所强调的是 " 物尽其用 ",美好生活需要美好的器具,它反映我们的美学意识和文化素养,但美好的器一定是我在使用的,一定是制作精良的。
" 物尽其用 ",这一点对为双十一狂欢的 " 剁手族 " 来说,启发是巨大的。
伍
再来说说 " 衣食 "。
穿衣的原则,文震亨认为 " 要合时宜 "。" 居城市有儒者之风,入山林有隐逸之象 ",不要穿得过于随便、破烂,但也没有必要过于奢华,穿金戴银;穿着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要考虑一个时代特定的规则。
文震亨谈论吃,说大量饮酒食肉,满足口腹之欲,是 " 秽我素业 ",有碍素雅高洁的生活。古人食蔬菜,竹笋,野生植物,所以提前准备野味野菜,以供白日清谈、夜晚小酌时佐酒;酒器食具要古雅精净,不能沾染丝毫肉铺酒肆的市井气。还应多备些名酒及山珍海味,比如鹿脯干、荔枝之类,让菜肴既可口又悦目,不只是让人动箸、流涎而已。所以他看重的不是吃本身,而是吃这件事,也需要风雅。
在文震亨眼中,各个品类好物的标准都是很明确的。《长物志》最后一个章节是香茗,他认为茶里最好的是岕茶,香里最好的是沉香。
陆
《长物志》能流传至今,自有它穿越时光的魅力。有人把文震亨看作是园林设计家,有人把文震亨看作是室内设计家,有人把文震亨看成生活美学家。不论从哪一个视角,他提倡的都是 " 风雅 ",反对的都是 " 俗气 "。
沈春泽在序言中把《长物志》里涉及到的各类好物作了归纳:" 室庐规矩,贵在清爽秀丽、古朴纯净;花木、水石、禽鱼生动,贵在秀美悠远、和谐有趣;书画有章法,贵在奇特飘逸、隽永;靠几与卧榻合规,器具有形,位置合适,贵在精致适用、少而精、精巧自然;衣饰有名门大家风范,车船有武陵蜀道的意境,蔬果有仙境瓜果的风味,香茗有荀令、玉川的癖性,贵在幽远清淡、回味绵长。" 他又说,典章规则的要旨,大都画龙点睛般穿插点缀文中,以凸显删繁就简、去奢存俭之意。
" 删繁就简,去奢存俭。"400 年前的八字箴言,制定了消费行为的准则,在今天看来,这也是对双十一购物最好的指引。
只有这样,才能买得不俗,活得风雅。
文|现代快报 +/ZAKER 南京记者 王凡
参考资料:《长物志:做自己生活的设计师》
(编辑 蒋文嘉)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