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事关人民群众健康,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疫情发生以来,兰州市水务局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广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抗击疫情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走在前、做表率,以实际行动在疫情防控中践行初心使命。
" 几天下来腿都跑肿了 "
兰州市水务局系统的王立全、朱治才、杨先辉、蒋蓉等 132 名党员干部,闻令而动、听令而行、逆行而上、冲锋在前、踊跃参战,他们不惧严寒、不畏困倦,顶风冒雪、坚守岗位。今年 54 岁有着 33 年党龄的朱治才同志,每天总是第一个到社区驻守点、最后一个离开,几天下来腿都跑肿了,脚疼得无法落地,但他从来不叫累,不喊苦,用自己的坚持坚守和点点滴滴的付出感染者身边的每一个人。
该局机关第一党支部书记、供排水科科长王立全每天一方面要协调解决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方面的大量工作,另一方面也自动要求投入到驻守社区紧张的疫情管控工作中,并积极协调兰州艺博教育机构给盐场路街道穆柯寨社区捐赠了 1000 只口罩,推动防控措施落实到户、落实到人,与社区 " 社工委 " 委员、退役军人志愿者等社会力量一道共同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严密线。
" 我们的工作是值得的,自豪的 "
杨先辉、蒋蓉两名同志,每到做核酸检测的一天,他们总是早早出门,与其他志愿者们一起协助医护人员开展核酸检测工作,每次核酸检测即将结束时,总会拿着用习惯的小喇叭,站在楼下大声提醒未做核酸检测的居民群众,尽快下楼采集核酸。尽管天气寒冷,但阻止不了他们防控疫情的决心和信心,经常坚守在核酸检测点或疫情防控点一线,提醒居民群众提供健康码,要求出入小区人员必须携带出入证,对外出人员及时劝返解释,强调现在是控制疫情的关键时期,无必要不外出,用点点滴滴的付出助力疫情防控。80 后的女干部蒋蓉说:" 疫情面前,我们所做的工作是我们党员干部应该做的,也是千千万万个党员干部正在做的,有时候晚上忙完工作很迟了,出租车司机一听我是社区驻守干部,送到小区门口死活都不要钱,瞬间让我泪目,我觉得我们的工作是值得的、自豪的。"
老党员主动请缨投身防疫一线
59 岁的张平山是兰州市河湖水系管护中心的一名有着 42 年党龄的即将退休的老党员,疫情发生后他主动请缨投身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在他的居住地附近的五星坪社区被确定为 " 高风险区域 " 后,他的甘肃健康码变成了黄码,他按照社区要求在家自我隔离,变为绿码后他又冒着风险第一时间重新站在疫情防控一线,用坚守和无畏为居民群众撑起防疫 " 守护伞 ",用初心和使命书写共产党员的公仆情怀。他说:" 疫情来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更何况我是一名老共产党员,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更要传帮带好年轻党员。"
自己做食物送到防疫一线人员手中
兰州市城市供水和节约用水服务中心的党员王克虹自兰州市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为全身心服务好社区一线,她克服丈夫在新区工作无法返回市区的困难,将还在读小学的女儿送到父母家帮忙照顾,毫不犹豫、夜以继日投入到抗疫工作中,她从来不叫苦、不喊累,即使在难得的调休时间,也会在家中自己动手做一些油饼等食物,亲手送到防疫工作人员手中,给大家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送去了温暖。
化身跑腿工、送菜员
彭桢源和舒子宸作为兰州市水政监察支队选派驻守的两名干部,第一时间与社区对接,组织居住地在城关区的 9 名党员干部向社区报到,服从社区统一调配,立即投入到新华巷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当中。每天的驻守工作中,彭桢源主动当起 " 跑腿工 ",化身 " 送菜员 ",当好 " 宣传员 ",走街串巷,嗓子喊哑了,手脚冻麻了,既当 " 守门员 " 又当 " 疏导员 ",用责任和担当筑牢疫情防线。彭桢源略带腼腆地说:" 作为一名年轻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身体这么健壮,如不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更待何时。"" 滴、滴、滴 ……",每天晚上 10 点左右,单位疫情防控临时微信工作群里的消息如期而至," 明天社区疫情防控的时间是 ……,主要任务是:…… 请大家注意了,接社区最新防控措施 …… 明天辛苦两位了 ",这是舒子宸每天除了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外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她有些疲惫地说:" 感觉很累,睡眠严重不足,特殊时期,我们党员干部不上谁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消杀团队比我们更辛苦,在更一线的岗位采集核酸、进行消杀,他们都不怕危险不怕辛苦地在坚守,这点付出真的算不了什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王立全、朱治才、杨先辉、蒋蓉、张平山、王克虹、彭桢源、舒子宸 ...... 他们是千千万万个投身抗疫一线、主动服务社区的党员同志们的缩影,正是因为有了每个人点点滴滴的努力,才铸成了我们牢不可破的抗疫堡垒。如果说奉献有颜色,有一抹一定是 " 志愿红 "。无处不在的 " 志愿红 ",在金城兰州传递着守望与相助的力量,予以无数人温暖和希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艳玲
通讯员 王正东
编辑丨安周霜
责任编辑丨张亚君
值班主任丨郭俊宇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