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KER-黔学帮 2021-11-12
河南师范大学:非遗进校园 古韵有新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河南全省拥有省级代表性非遗项目 728 个,涉及面广、价值高、影响大。" 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丁永祥说,据统计,河南省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达 22 万多条,很多项目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等具有广泛影响和重要价值。

" 非遗保护和传承,我们已经坚持了 16 年,仍在不断探索。" 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赵国祥说。

" 把已经泛黄破损、字迹模糊的手抄剧本,逐字逐句整理录入电脑。" 现在已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语言学专业研二学生的任弦,对抢救 " 两家闲 " 的暑期社会实践记忆犹新。

" 两家闲 " 是拥有独特方言唱词、唱腔的地方戏曲,在河南省沁阳市及周边县市已流传 300 多年。河南师范大学师生的到来,让村里的老艺人们看到了希望。任弦和同学们并没有满足于把资料录入电脑,而是在一个月时间里学会了一出戏。一个月后,同学们的演出得到了村里人的称赞。随后,师生们不仅把 " 两家闲 " 带回了校园,还主动与景区和演出单位联系,帮助 " 两家闲 " 剧团找演出机会,增加收入。

河南师范大学成立的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入围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该中心先后录制了民间艺术音像资料上万分钟,已形成记录文字资料 200 多万字,收集整理民间戏曲剧本 400 多本,拍摄相关文物、表演、艺人等资料照片 1 万多张,协助申报 " 二股弦 "" 东路怀梆 "" 哼小车 "" 乐腔 " 等项目入选国家、省、市级非遗保护名录。

" 回来我征西元帅徐震山,想当年老夫镇边关,边疆平稳无事端 ……" 怀梆戏曲《反西京》的铿锵唱词从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厅传出。在河南师范大学,非遗项目的演出已经制度化、多样化。豫剧名家虎美玲、著名京剧教育家源君等也经常登上该校的讲台与学生交流,怀梆、柳子戏、大平调等独具特色的地方戏曲每年都会在学校展演。

" 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就是希望将青年学子的文化基因激活,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将学生培养成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 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刘玉芳说。

以社团活动为依托,以校园文化为载体,以艺术展演为补充,河南师范大学构建了 " 教学科研 + 社团活动 + 校园文化 + 艺术展演 " 的四位一体 " 大美育 " 实施体系。学校开设了《戏曲鉴赏》《陶瓷艺术》《舞蹈鉴赏》等 8 门艺术类全校性公共选修课,满足学生对于不同类型艺术的追求。学校还面向非艺术类专业学生设立了河南木版年画选修课程,成立兴趣小组,打造文创产品,建设具有创新活力的 " 河南木版年画 " 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

" 通过讲座、展览、表演、实践等方式,让非遗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 河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梅宪宾说。(崔志坚 刘吉磊)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 / 陈亚 编审 / 崔林林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