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2 日,北京师范大学发布《2021 网购消费信心指数调研报告》,对中国消费者的网购信心、意愿、消费行为、偏好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网购消费者的信心指数趋势向好,正在温和上涨。网购消费人群越来越注重商品的高性价比,同时,国货品牌正在引领新电商平台的新消费潮流。
课题组表示,本次调查通过电子化方式采集样本,以网络系统发放问卷,按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样本覆盖全国 34 个省级行政单位,综合性别、年龄、城乡分布进行抽样数额的参考,进行配额抽样,覆盖不同区域,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水平人群,受访者超过 7000 人。
此次课题组调研的样本人群,平均年龄 35 岁,拥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的群体占 86%,调查总人数中的 99% 人群有过网购经历。其中,受访时在上周网购花费 100 元以下、100-500 元、501-1000 元的消费人群,分别占据 15.2%、39.6% 以及 22.1%。
报告显示,近一半受访者最为认可 " 消费要讲究性价比、理性节制 " 的网购消费观念," 消费要享受乐趣和个性,注重情感联结和品质细节 " 的观念认可度次之,达到 31%。
具体到不同性别、不同代际、不同区域的消费群体,人群也表现出消费观念认同程度的差异。相比于男女的消费观念差异,不同代际人群之间的差异更加显著。其中,"90 后 " 群体对于 " 消费要享受乐趣和个性 " 的观念认同度最高。"70 后 ""60 后 " 对于 " 消费要讲究高性价比,理性节制 " 的认同度则比其他群体都要高。
" 一个人可以为了菜市场便宜几毛钱与商贩来回砍价,也可以为了商场橱窗里新上市的大衣豪掷千金 "。课题组表示。这一消费现象也体现在电商平台近期的 11.11 活动中。根据拼多多平台相关数据显示,来自凉山、烟台、运城等产区的苹果,与苹果 iPhone 一起,成为了活动里的爆款。
课题组还研究了不同电商平台不同年龄消费群体的情况,调研显示,网购平台类型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消费者的选择渠道越发丰富。在网络消费的平台选择中,诸如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国内全品类平台占据 38%,是被访者最常使用的平台类型。抖音、快手、小红书等新兴购物平台,传统实体商场及超市线上服务,跨境电商平台、二手交易平台以及视频网站会员购物平台、粉丝群体专属购物平台等正在兴起。
报告引用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三大综合电商平台里,受益于性价比路线和拼团模式,新青年在拼多多上的活跃度最高。拼多多 95 后用户比例达到 32%,比传统电商平台高出 3 个点,年轻人平均每天至少打开使用拼多多 3 次。 在消费品类上,受益于农村电商发展趋势蓬勃,越来越多的特色农产品正在走向全国大市场。《2021 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农村电商凭借线上化、非接触、供需快速匹配、产销高效衔接等优势,在县域稳产保供、复工复产和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功能作用凸显,直播带货、社区团购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跨境电商开启了县域融入国际市场的大门。
报告认为,新电商平台引领新国货消费风潮,老字号、新兴国货品牌正在网购消费上打开线上市场。今年 11.11 期间,国货品牌在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大放异彩。九阳、格兰仕等小家电;立白、洁柔等日用品;上海家化等护肤美妆;张小泉、箭牌等厨具卫浴;倍轻松、科沃斯等智能硬件;以及鸿星尔克、回力、周大福、元气森林、良品铺子、蒙牛、鲁花、美特斯邦威等众多优质国货品牌,都联合拼多多展开 11.11 狂欢活动,享受平台百亿补贴等重点资源加持。
课题组的研究显示,不同代际人群在网络购物消费中都倾向于购买国货,但对国货品牌的购买意愿存在差异。其中,00 后和 10 后对于日后要增加购买国货品牌的意愿要高于 90 后群体,购买国货意愿最高的群体则是 80 后。
此外,报告认为,消费习惯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模式、地域文化等影响,西南和西北地区对于增加对国货品牌购买的意愿最为高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诸如华东、华南、华中等地为国务院设立的跨境电商试验区的主要分布地区,消费者对于进口商品的购买意愿也较为强烈。
深圳晚报记者 王新根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