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2 日下午,福田区委宣传部、福田区文联主办 " 艺术有约 " 公益讲座活动,特邀深圳市佾礼佾舞文化研究院创始人、院长游锦亮(字 米泥),以《东方舞蹈(佾舞)的影像表达》为题,为现场观众带来东方古典礼乐之美。
佾(yì)舞,古代队列舞,最早可追溯到华夏上古的六代大舞。据文献记载,佾舞文化出现于中国殷商和西周,源于华夏上古的 " 六代大舞 "。文舞手持龠(yue ) 翟 ( di),武舞手持干戚,主要在家国祭祀、庆典、迎宾、社交等重大场合呈献。
佾舞,是中国早期乐舞的符号和活化石,其通天绝地的身体语言体现了东方文化的智慧。春秋战国后,佾舞主要随祭孔文化在传承,后由于祭孔文化停止而淡出人们的视线。
游锦亮(字 米泥),是《乡饮酒礼》《佾礼中国》《佾舞中国》《大武》等佾舞舞蹈影像的导演,也是佾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用十多年的时间,挖掘、保护并 " 唤醒 " 佾舞礼乐,并通过舞蹈影像方式还原和传播佾舞礼乐文化,在她的努力下,佾舞礼乐古木逢春并服务于当代。
当天,游锦亮老师结合舞蹈影像创作,深刻分析、解读佾舞舞蹈的视觉传递、音乐辨识以及其背后的故事。她说,一切艺术源于生命,一切美源于生命。这种美有看得见的东西,还有其后面看不见的东西存在,这便是东方舞蹈 -- 佾舞当中重点阐述的情绪表达。华夏民族假于 " 礼乐 " 从宇宙万物当中看到了"次第与节奏",再从礼乐还原到人类社会的 " 秩序与和谐 ",礼乐是人类智慧,也是人类精神。
本次 " 艺术有约 " 活动在佾舞《山海情韵》中圆满结束。游锦亮老师深情地说:我们将 " 佾 " 中华民族 " 礼 " 的舞蹈,献给湾区,献给我们亲爱的深圳 -- 一座‘有礼’的城市 "。
深圳晚报记者方壮芳 通讯员 田英咸 编辑 方壮芳 (图源:小钻)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