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冯瑶 记者 梅书华)立冬过后,南京迎来 " 跳水式 " 降温。大街上,有的女生已经穿上了羽绒服,要靠暖宝宝、热奶茶 " 续命 ";而男生们却依然穿着卫衣,像个火炉。" 手脚冰凉 " 似乎成了冬天女生们专有的代名词,这是为什么?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中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医师、国医大师夏桂成工作室主任谈勇教授表示,从遗传和进化上来看,女性更怕冷是天生的,女性想 " 抗冻 ",要做好四个部位的保暖。
△资料图
女性对温度更敏感,手脚体温比男性低
" 女性实际感受到的温度比男性更低,所以女性对温度的敏感,其实是与生俱来的。" 谈勇说。感受温度的皮肤感觉性神经末端位于真皮层,因此人感受到的外界温度实际是真皮层的温度。通常女性皮下脂肪厚度是男性的 2 倍,因此脂肪层也增加了真皮层与核心温度的差异。而女性皮肤里的 " 传感器 " 更灵敏,会迅速把 " 冷 " 的信息传递到大脑,因此更怕冷。
研究发现,女性体温(体核温度)平均高于男性 0.3 ℃,但手脚的平均温度依旧比男性低。" 这则与女性的生理构造、激素、肌肉含量等多种因素有关。" 谈勇介绍,从生理角度来看,女性在排卵后或怀孕后,生殖激素可以增加皮肤血管对于寒冷刺激的敏感性,而出现显著的收缩,因此女性擅长保持体核温度,这对女性有能力为胚胎提供一个温暖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为了避免热量从体表散失过多,肢端的毛细血管会收缩,减少四肢末端的血流量,以便热量优先供应给重要脏器。因此女性为了维持更高的体核温度,手脚则偏凉。
此外,肌肉的多少和新陈代谢的快慢,也会造成男性和女性对温度的感知存在差异。肌肉能够产热,肌肉越多,则产热越多,而男性的肌肉一般都比女生多,因此,女生产生的热量要少一些,也就更怕冷。新陈代谢较慢的人所消耗的能量少,产热也比较少,因此在同样的外界温度下,新陈代谢慢的人的身体表面的温度可能比代谢强的人低一些。而男性的新陈代谢率比女性高 20% 左右,代谢率越高,产热越多,也就越不怕冷,女性新陈代谢率更低,因此产生的热量就少一些,也就更怕冷。
突如其来 " 怕冷 ",也可能是身体在 " 求救 "
怕冷很常见,可如果突然明显怕冷,也可能是身体的求救信号。专家提醒,若近期内突然明显怕冷,或出现以下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尤其是老年人。
有些贫血的人群也会怕冷,贫血即红细胞减少,血液的携氧能力降低,身体的组织器官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代谢功能发生障碍,产热减少,就会怕冷,不同类型的贫血会出现头昏、乏力、怕冷、心慌气短、食欲减退等症状。
甲状腺素是调节人体代谢的主要激素,甲减患者的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身体的运转效率就慢了下来,就像是给身体松了油门,基础代谢率便会降低,产热减少,导致怕冷。而且这种 " 怕冷 " 采用常规的御寒手段,往往收效甚微。
另外,血管、外周神经、下丘脑病变都会引起怕冷症状。如下肢动脉硬化狭窄,由于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引起下肢动脉狭窄、闭塞,进而导致肢体慢性缺血,出现患侧肢体乏力、腿脚怕冷、发麻抽筋等症状。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常见的糖尿病外周神经病变,几乎可累及全身任何神经,引起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自主神经病变。其临床症状就有手指、脚趾及下肢的发冷、麻木、疼痛等。要注意的是,不少人糖尿病患者为了缓解手脚冷,会用暖手袋、泡脚等方式来取暖,这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合并神经病损后,痛温觉的敏感度变差,即使过烫也可能感觉不出来,容易烫伤。
下丘脑是大脑皮质下植物神经和内分泌的最高中枢,是人体的体温控制中心,因此它的病变可引起机体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怕冷、脱发、肥胖等。
女性暖好这四处,才能抗冻
女性的健康,对低温同样很敏感。女性受寒会导致手脚冰冷、血液流通不畅、月经不调等问题,严重危害女性的身体健康,所以谈勇也提醒,女性要格外注重保暖。
对于女性来说,最忌讳的是露腰露肚子。腰腹着凉会直接导致女性宫寒,引起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背部保暖不好,则风寒极易从背部经络上的诸多穴位侵入人体,损伤阳气,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抗病能力减弱。因此,加强这两处保暖必不可少。
" 除了腰腹部和背部,头部和脚部也很需要保暖。" 谈勇强调。研究发现,静止状态不戴帽的人,在环境气温为 15 ℃时,从头部散失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 30%,气温为 4 ℃时,散失热量占 60%。中医认为," 头是诸阳之会 "。体内阳气最容易从头部走散掉,所以,冬季如不重视头部保暖,很容易引发感冒、头痛、三叉神经痛等,甚至引发严重的脑血管疾病。
俗话说 " 寒从脚起 "。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皮下脂肪层较薄,保暖性较差。一旦受寒,会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使抗病能力下降,导致上呼吸道感染,因此,脚部保暖尤为重要。睡前可试试热水泡脚、手掌按摩脚心,能够加速血液循环。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