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11-15
深晚报道 | 全国首例!深圳市三院成功用达芬奇机器人为艾滋病患者“换肾”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renwen1.html

 

11 月 15 日,记者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获悉,全国首台达芬奇机器人艾滋病患者肾移植近日在该院顺利完成。32 岁的艾滋病患者陈先生(化名)在经历了 11 年肾病、2 年透析的生活以后成功 " 换肾 ",重获新生。

32 岁儿子肾病 11 年 55 岁父亲想捐肾救子

现年 32 岁的陈先生是安徽人,11 年前在医院被查出血肌酐高达 200µmol/L(正常值为 53-106µmol/L),随后被确诊为 IgA 肾病。

IgA 肾病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目前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可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部分患者会出现严重高血压或者肾功能不全。

2016 年,陈先生又被查出患有艾滋病,需要长期规律服药。但屋漏偏逢连夜雨,2019 年 11 月,陈先生血肌酐升至 2000+µmol/L,不得不开始每周三次的透析,工作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2021 年 9 月,陈先生通过媒体报道,了解到深圳市三院肾移植科可以进行艾滋病患者的肾移植手术,便前往咨询。2021 年 10 月底,陈先生入住肾移植科,而打算为他捐献一个肾脏的,是他 55 岁的父亲老陈。

配型成功后并办理完相关手续后,老陈在详细体检中被查出患有糖尿病,这是肾移植的禁忌症。尽管老陈一再强调自己的症状是非常轻微的,坚持想要为儿子捐肾,但考虑到老陈的健康,肾移植科主任袁小鹏婉拒了他的要求。

好在,11 月,陈先生等到了配型非常合适的肾源。

艾滋病曾是肾移植 " 禁区 "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助力

陈先生这台手术是全国首台艾滋病患者的达芬奇机器人肾移植手术。在过去,艾滋病曾是肾移植手术的 " 禁区 ",深圳市三院今年 8 月完成的艾滋病肾移植为广东省首台。

袁小鹏介绍:" 过去医学界普遍认为,肾移植术后的抗排斥药物会使患者的 HIV 感染无法控制,因此也不会去做艾滋病患者的肾移植手术。但随着 HIV 药物治疗的进步,慢慢地人们发现,即使应用抗排斥药物,HIV 感染仍然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

陈先生这台手术还请来了一位 " 大咖 ":达芬奇机器人。达芬奇机器人是高级的腹腔镜系统,能实现裸眼 3D 效果,还可以将画面放大 8 倍,在使手术更加精细的同时也不会影响医生的手术视野。

灵活的操作角度使达芬奇机器人可以深入各种传统手术难以操作的地方,如骨盆下半部分、前列腺等;因为有多条机械臂,医生可以遥控它完成双手难以完成的操作。

袁小鹏介绍,合并感染性疾病的患者手术使用达芬奇机器人能有效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达芬奇机器人创伤小、恢复快,对患者而言更加安全。

陈先生的手术完成后,肾移植团队将与感染科、药剂科密切合作,进行术后抗排斥药物的使用和药物浓度的监测。目前,陈先生将继续在肾移植科住院治疗,预计 2 周左右出院。

深圳晚报记者 王宇

相关标签

达芬奇 肾移植 机器人 艾滋病 小鹏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