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有着不同的身份,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他们是党员干部、社区网格员、青年学生、退役军人、爱心人士、普通市民,他们是 " 搬运工 "" 守门员 "" 宣传员 "" 消杀卫士 ",他们有一个共同而又响亮的名字——志愿者。疫情发生以来,在兰州市文明办等相关部门及兰州志愿服务联合会的统一组织下,兰州市上万名志愿者和 600 多个志愿服务队积极投身抗疫一线,守护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对全市防疫工作的稳步推进、持续向好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 志愿红 " 已成为街道、社区、村镇抗击疫情的一道最明亮和最炫丽的色彩。他们来自四面八方,汇聚成一团团不熄的火,散发着光与热,传递着暖与爱 ……
上万名志愿者一呼百应迅速就位
面对匆匆而来的新冠肺炎疫情,10 月中旬,兰州市拉开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卫战的序幕。10 月 19 日,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市委组织部、市文明办、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等在第一时间向全市党员干部、全市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发出号召和倡议。
" 我报名 "" 我参加 "" 请组织派我去 "" 我是党员我带头 " 一时间,全市 2 万余名机关干部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带头冲在抗疫一线,履职尽责、冲锋在前,凝聚起联防联控的强大合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和使命担当。目前,全市共有 2.39 万名机关企事业党员干部主动前往居住地社区报到,组成 245 个小组到对应社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同时在短时间内,全市共招募到社会组织 800 多个,志愿者 18000 余名,其中包括青年志愿者、社会志愿者等,在全市各个区域、各个战线,全面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成为金城抗疫战线上最美的风景。
在城关区,共有 " 社工委 " 队伍(含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3000 余人,志愿者队伍万余人奋战在疫情一线。尤其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牢记 " 退役不褪色、退伍不退志 " 的铮铮誓言,形成志愿服务、物资保障团、宣传报道三支 " 梯队 ",凝聚成共同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在七里河区,共有 361 支志愿服务队,139 支志愿服务小队,15 支志愿服务专业队,共计 3608 名志愿者投入到防疫一线,配合协助社区做好秩序维护、组织保障、人员登记等工作,并加强宣传引导,为辖区居民居民群众解疑答惑,及时辟谣,全力构筑疫情防控的志愿者红色堡垒。
在西固区,社会各界在各级党组织发出抗疫 " 集结号 " 的号召下,纷纷加入抗疫志愿服务中。650 余支临时志愿服务队,带动 3500 余名居民群众协助社区开展各项防控工作,覆盖了 485 个小区楼院和 111 个核酸检测采集点。
在安宁区,组建了临时党支部 220 个,设立党员先锋岗 259 个、党员志愿服务队 531 个," 链条式 " 定责、" 地毯式 " 排查、" 立体式 " 宣传、" 联动式 " 管控。3562 名网格员,坚守岗位、履职尽责," 党员红 " 化身 " 志愿红 ",深入 257 个网格开展宣传、排查、消毒等工作,对疫情防控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对接处置,成为了疫情防控一线的信息员、宣传员和战斗员。
在红古区,从织密宣传网、管控网、保障网 " 三张网 " 入手,动员一切志愿力量筑牢群众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安全防线。全区 4000 余名党员志愿者第一时间奔赴村、社区做好防控知识宣传普及、小区卡口点值班值守、物资保障、重点人群服务等各项工作,保障居民家门安全。
在永登县,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组织动员全县 4 万多名驻守干部和各类志愿者奋战在疫情一线。" 红马甲 " 的身影时刻出现在每一个需要的地方,他们或在防控值守点坚持 24 小时值守,或在楼院楼道进行全面消杀,或在后勤物资处提供保障,或在为积极创建 " 无疫小区 " 建言献策,努力用一抹鲜亮的 " 志愿红 " 筑起疫情防控的 " 铜墙铁壁 "。
在榆中县,共青团榆中县委组建了一个个青年突击队、志愿服务队,冲锋在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奋斗是青春的底色。榆中县各级团组织成立青年战疫突击队 42 支,累计动员志愿者 1594 人次,开展疫情防控宣传、社区防控、便民服务、心理疏导等各类防疫志愿服务活动 1000 余场次。
在皋兰县,疫情防控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组建了 25 个临时党支部,成立党员先锋队(突击队、志愿服务队)166 个,设立党员先锋岗 176 个,参与党员达到 2900 余人。全县机关事业单位 2400 余人奔赴社区,构筑起了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疫情防控一线上,我市广大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坚持就近就便的原则,配合卫健部门和街道社区及镇村积极助力疫情防控和核酸检测工作,广泛开展了疫情防控科普、健康知识传播、交通疏导、检查登记、体温检测、送医送药、物资分发等志愿服务活动。他们身上的 " 红 " 温柔了初冬的萧瑟,温暖了暗夜的冰冷。
筑牢 " 防控墙 " 始终战斗在一线
共派出 200 多名志愿者、消杀总面积 760 万平方米、志愿服务时长 20000 多小时;在街道社区及核酸检测点秩序维护志愿服务,志愿者出勤 80 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长 10000 小时 ...... 这是疫情发生以来,兰州山河救援队志愿者们交出的一份 " 成绩单 "。
疫情发生以来,山河救援队 200 多名志愿者挺身而出,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能早一秒就会多一分希望!一声‘到’,就决不后退!" 山河救援队队长费永松说,他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志愿者,选择作为志愿者是因为明白防控工作没有 " 局外人 ",防疫责任没有 " 隔离区 ",焦虑、抱怨、责问,对于战胜这场无声的硝烟都无济于事,能做的,只有和队友们摒弃万难,凝聚力量,将疫情防控工作坚持下去。
" 成千上万的医护人员舍小家保大家的奔赴在一线,我们没有理由退缩、更没有理由懈怠,一线工作者,我们来保障你们出行 !" ...... 疫情发生以来,兰州市南巡公益车队的 " 的哥的姐 " 们积极参与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中。
兰州南巡爱心公益车队负责人周鹏飞告诉记者,从 10 月 22 日那一天到现在,他和车队队员们每天都奔波在为一线防疫人员送爱心餐、送防疫物资、接送医护人员、防疫消杀的路上。" 比起医护人员的辛苦,我们这不算什么,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去哪。" 周鹏飞说,目前该爱心车队接送医护人员及各行各业奔赴一线的工作者共计 1847 人(1103 车次),运送核酸样本及防疫物资 105 车次。
在兰州经营公司的金鸿浩,将两个孩子送回父母家,主动报名参加榆中县志愿服务。"10 月 25 号开始,全县要进行第二轮全员核酸,请您到采样点及时采样,采样结束后,请到小区门口的疫情防控点及时登记。" 在榆中县良友嘉园小区门口,身穿志愿者红马甲的金鸿浩忙碌着,测体温、查验通行码、宣传防疫知识。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坚守在防疫一线的金鸿浩在轮岗之余,自掏腰包买断了两大棚蔬菜,采购了一大批土豆,免费送往为抗疫一线 " 战士们 " 送餐的爱心饭店;同时还为金崖镇人民政府送去了 1000 多斤 " 爱心蔬菜 ";为甘肃省农科院榆中高寒试验站执勤点送去防护服、护目镜、防护手套、酒精,免洗手凝胶等物资。
红马甲、红帽子、红袖章是红古区华龙街道龙兴社区志愿者王雅莉这些天的标配。看到社区志愿者的招募令,她第一时间到社区报名登记。" 医护人员和社区工作者冲锋在前,他们白衣为甲,迎难而上,作为社区的一员,在社区有需要的时候,我觉得理应挺身而出,为社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王雅莉的父母用实际行动支持了女儿的决定。这次社区志愿者招募,老两口和女儿一起报了名。经过身份核验及 " 四码 " 查询,一家三口光荣的成为疫情防控志愿者,投入到小区疫情防控值班值守岗位中。" 我们一家三口齐上阵,从早到晚轮流值守。这个志愿服务点,我们全家包了!" 王雅莉说,大家共同来抗击疫情,一定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这场疫情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志愿队伍、志愿者加入进来。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他们无私奉献,为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为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织密了疫情防控网,谱写了一曲共克时艰的战疫之歌。
隔离病毒不隔爱,点滴小事温暖人心
" 工作人员您好!我想咨询一下什么时候才能解除隔离,我呆在房间里觉得非常着急啊!我是次密接,会不会被感染啊 ……"11 月 10 日,在七里河区敦煌路某宾馆集中隔离点上,集中隔离点流动心理疏导团队志愿者张丽娟接到这样一个求助电话。面对情绪焦虑的被隔离人员,张丽娟通过电话耐心进行疏解和劝导,帮助被隔离人员调节不良情绪,树立信心。像这样的电话,心理疏导团队的志愿者们每天都会接到很多。
集中隔离点封闭的居住环境,使一些隔离人员产生了一定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为关注隔离人员的身心健康,及时疏解不良情绪,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战胜暂时的困难,七里河在保障集中隔离点基本配套设施和物资供应的同时,招募心理辅导志愿者为隔离人员疏导焦虑情绪," 我想做这个工作,我有心理辅导资质。"" 这方面我拿手,让我去!" 一时间,七里河区教育局相关专家和教师,组建成立了集中隔离点流动心理疏导志愿团队。心理疏导团队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心理干预,缓解被隔离人员焦虑情绪,让隔离人员感受到了温暖和希望。
" 刚来的几天心里感觉很慌,后来志愿者们拉了个群,跟我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我喜欢跳舞,就鼓励我在隔离房间多练习跳舞,并拍摄短视频在群里发,还带动其他人一起练习。大家都很开心!" 隔离的张阿姨说道。
" 我特别感谢一位同志,我没有见过她,我只知道她的电话是 132xxxx6444,她帮我买药,常给我打电话让我取饭,问我身体怎么样,等隔离结束了,我一定要见你一面,当面谢谢你 ……" 11 月 12 日,这是一位在格林豪泰酒店定西路店集中隔离的 76 岁的老人手写的感谢信中的一段话。而这位号码的主人就是张建娜,是酒店的工作人员,也是一名志愿者,她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通知点位长、城关区项目服务中心副主任暴兴炜,经过隔离点的医生诊断,老人的确需要服用安眠类药品。由于这是处方药,在外买不到,点位长暴兴炜只好联系到城关区人民医院,有医生开具了一种代替类药品,又及时送至隔离点老人手中,特殊时期的照顾让老人心里倍感温暖,老人说疫情结束后一定要和这位志愿者见一面 ......
这几日,我市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集中隔离人员,陆续解除集中医学观察,由专业人员护送到家,进行居家医学观察。志愿者们除保障必须的生活物资及时送到隔离居民手中,对于居民的特殊诉求更是想方设法帮助解决。隔离期间一名居家老人突感头疼不适,志愿者们了解情况后,立即请示联系社区医生上门为其诊治;小区一名孕妇出现异常情况需要立即产检,志愿者及时请示报告,第一时间沟通医院、家属,确保孕妇及时到院就医;老人要定时去医院做透析,志愿者们忙前忙后为老人就医进行沟通协调,不仅陪着老人做透析,还把老人安全送回家 ...... 疫情期间,像这样的暖心小故事每天都在隔离点发生,疫情让大家隔离,但爱和温暖会穿透内心,带给人们光明和希望。
帮扶重点群体 关爱持续发力
李晓丽是七里河西园街道林家庄社区认定的一名特困人员,智力一级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现年 35 岁的她,父母早逝,只能寄居在舅舅家中,由亲戚轮流照顾生活。由于疫情影响,人员不能流动,照顾她的重任落到了舅舅一个人身上。
" 不敢出门,晓丽神志不清楚,离了人怕她发生危险,所以我没办法出去买东西 ……" 当林家庄社区 " 社工委 " 志愿者们了解到李晓丽家的困难后,纷纷慷慨解囊,买来米面油和应急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并帮助抬到她家中,当她舅舅看到这些物品的时候,激动地说:" 谢谢你们雪中送炭,解了我们一家人的燃眉之急,不仅为我们送来了米面,还专程搬到我家门口,真是太让我感动了。"
" 你好,我老婆生完孩子,明天就要出院了,但我在隔离中无法接他们回家,你们能不能帮帮忙?"11 月 3 日,永登县城关镇 " 红色冲锋号—你呼我办 " 志愿服务队接到市民苗先生这样一个求助电话。志愿服务队队员在详细了解后,考虑到产妇身体虚弱这一特殊情况,他们积极想办法,帮助这位市民顺利地将老婆孩子接回家中。" 有时忙得一口水都喝不上,一直在路上,但是我们也收到好多感激的话语和点赞,很自豪,很值得,会更加尽心地为每一位居民服务 "。志愿服务队长张丽蓉说道。据悉,城关镇 " 红色冲锋号—你呼我办 " 志愿服务队员主要由镇机关、社区党员干部组成,每天接到代购需求 80 余次。
" 疫情防控期间,山区老人的生活不能受到影响!" 永登县前山村党支部书记满庭荣说," 为了保障老人的生活,让老人安心在家,疫情发生以来,村上的志愿服务队每天都会上门询问老人所需,并及时去采购生活物资。"" 我们老年人年纪大了,腿脚不好,全靠服务队帮忙。" 前山村村民张老伯说," 现在疫情防控任务繁重,他们有很多事要忙,但他们还一直牵挂着我们,真是太感谢了!"
星火成炬,涓滴成海。疫情期间,我市志愿者们用一个个善举,将温暖洒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给人以澎湃力量的同时,更浓彩了兰州市的文明底色 ……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栋楠 文 / 图
编辑丨周言文
责任编辑丨石雨涵
值班主任丨刘宇玮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