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羊网 2021-11-16
广东:突发灾害性天气有效预警到2025年将提前1小时以上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广东发布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先行示范省建设的实施意见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梁怿韬报道:11 月 15 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在官网发布《广东省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先行示范省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根据《实施意见》,突发灾害性天气在广东发生时各地居民将更快收到有效预警,因突发灾害天气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将进一步减小。应对突发灾害性天气不仅要 " 防守 ",更可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下 " 反击 "。

根据《实施意见》要求,到 2025 年,广东气象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突发灾害性天气有效预警提前量达 60 分钟以上,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 85 分以上,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服务覆盖面 100%,气象灾害对 GDP 的影响率低于 0.15%,因气象灾害死亡人数比 " 十三五 " 期间降低 10%;到 2035 年,广东建成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气象业务体系,区域数值预报模式等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气象深度融入民生保障和行业发展,广东省气象综合实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根据《实施意见》,广东加强气象灾害风险治理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的工作将覆盖城乡。其中,在城市方面,将推进气象防灾减灾融入地方部门、基层网格治理体系,构建 " 网格 + 气象 " 防灾减灾工作新模式。

此外,为达到对突发灾害性天气有效预报的提前和气象灾害风险治理提升覆盖城乡等目标,广东省将在《实施意见》要求下加强涉及天气预报的硬件设施建设。

除了 " 防守 ",《实施意见》还要求广东省需采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主动对影响民生的灾害性天气 " 反击 "。广东将推进省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基地(湛江)和水源涵养地人工增雨、防雹和森林灭火示范区建设。建立高效智能精准的人工影响天气指挥系统,优化空地一体的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体系。构建云水资源立体探测系统,开展南方暖云降水机理研究,提高云水资源利用能力。推进地面作业站点标准化建设。强化人工影响天气弹药存储、运输保障等安全管理。优化空域协调机制,完善部门联合监管机制,提升安全作业能力。

相关标签

天气预报 广东 gdp 核心技术 高云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