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讯 " 这是强大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11 月 14 日,一场由广州市文化馆、广州歌剧学会主办的 " 红色经典歌剧与歌曲赏析音乐会 " 在市文化馆激情唱响。
文艺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江姐》《歌唱祖国》…… 不同时期的红色经典声乐作品中饱含着特定时期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这些脍炙人口的红色之歌,以艺术化的方式记录党史、国史,还巧妙地把各地区的民间曲调与红军传统歌曲的曲调进行融合,这些传唱不衰的音符与旋律也成为了今人与那段红色历史对话的桥梁,传递红色理想、传承红色记忆。
活动中,由星海音乐学院声乐教授、广州歌剧学会会长段岭携众多青年演唱嘉宾,为现场市民介绍、范唱红色经典声乐作品和中国经典民族歌剧片段。
英雄赞歌,点燃红色赤子心
音乐会在《南音新唱——歌唱广东新面貌》乐曲声中拉开帷幕,来自广州歌剧学会的青年演员以动感的节拍,尽情表达着对广东这片土地的美好祝愿。《我的祖国》是一首深切表达浓烈爱国主义思想的优秀抒情歌曲,在青年歌手动情的演唱中,观众仿佛回到了战争年代,感受着志愿军战士那份对祖国、对家乡的无限热爱之情和英雄主义的气概,体会着 "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 的愿景。改编于《上甘岭》的《英雄赞歌》,是重现抗美援朝志愿军坚守阵地、浴血奋战的恢弘革命歌曲。段岭老师说," 我起码看了十遍,看一遍哭一遍。" 在场的市民也无不为《英雄赞歌》所展示的英雄儿女不屈不挠的斗志、对胜利的呐喊和 " 向我开炮 " 的壮举所打动。《天下乡亲》歌唱的则是人民倾其所有的奉献和共产党人为民担当的报答。" 天下乡亲 / 亲如爹娘 / 养育之恩不能忘 / 高天厚土永不忘 "…… 朴实深刻的歌词道出了共产党人始终与民族、国家和人民在一起,初心未改,砥砺前行的信念。
红色歌剧,重走百年来时路
在情景表演唱和朗诵的形式里,现场的观众,跟着段岭老师,跨越时空来到方志敏被捕入狱之时,听演员高声歌唱《假如我还能生存》,男主角雄伟的气魄赢得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在《映山红上杜鹃鸣》中,女声充满希望的演绎,为大家重现了那烈火重生别样红的革命浪漫主义,那满山的映山红是革命先辈不变的守望;一组《可爱的中国》散文诵读,让我们在字里行间里,感受到了作者身在狱中、心系天下的革命情怀。
歌剧《江姐》选段,通过演绎反面角色沈养斋《你要三思而行》和主人公江竹筠江姐的《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红梅赞》两组唱段,展现了江姐面对反动派的威逼利诱,不屈不挠的钢铁意志。这是一版更具青春气息的《江姐》,青年演员们在舞台上的充满朝气的表演,让大家看到了红色基因在年轻一代的传承。
最后的一组红色经典赏析为歌剧《沂蒙山》。段岭老师以 " 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 来形容沂蒙山这片红色热土上承载的革命精神。一曲《等着我,亲爱的人》,唱出了新婚夫妻为革命而分离,但为同一个信仰依然心相依、情相守的动人故事;《再看一眼亲人》在娓娓地诉说着对故土不舍的情愫,让人忍不住泪流;《爱永在》以典型的民族歌剧旋律和情感表达着诉说不尽的深情;《奶水 血水 泪水》则以类似西方宣叙调的方式歌唱战争年代生命延续的光芒。音乐会尾声,众人合唱《沂蒙山,永远的爹娘》," 巍巍蒙山高 / 亲亲沂水长 / 我们都是你的儿女 / 你是永远的爹娘 ",道出了军民一心、团结抗战的故事主题,更唱响了大气磅礴的沂蒙精神赞歌。
采写:新快报记者许婉婕 通讯员陈浩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