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 2021-11-17
深晚报道|陪伴早产儿一起成长,她定制了一批“乖宝宝”奖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font3.html

 

" 来,看一下宝宝长高了没有?"" 哎呀,已经会叫妈妈了,真乖!" 在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早产儿随访门诊诊室里,新生儿科主任医师陈朝红认真记录着每一个宝宝的生长数据,不待家长开口询问,她就开始主动了解宝宝的成长情况。之所以对宝宝们的情况如此熟悉,是因为他们有一个特别的身份——早产儿,是陈朝红 " 从小看到大的孩子 "。

据了解,宝安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年出院患儿 13202 人次,危重症 746 人次,成功救治且愈后良好的最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为 530 克,急危重症治愈率稳居深圳市前列。目前已经形成了从新生儿产前 / 产时 / 产后管理、危重症救治、新生儿外科病人综合管理、高危儿入住院病人管理到新生儿出院后随访及干预等全方位的管理模式,帮助众多的早产儿、高危儿宝宝迎来新的生命、实现健康成长。

▲新生儿科里的早产儿

陪伴 5000 多个早产宝宝一起长大

" 早产儿,指的是胎龄不足 37 周的新生儿。他们通常伴有抵抗力弱、功能不健全和器官发育不成熟等问题。尤其是胎龄不足 28 周的超早产儿和出生体重低于 1000 克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就面临着生存极限。早产儿如果得不到科学的照料,身体可能会留下永久性的损害、甚至致残。"

2013 年至今,陈朝红已经陪伴着 5000 多个宝宝一起长大。对于每一个来随访的早产儿宝宝,陈朝红都需要评估建档,还要对孩子的肺部、听力及神经系统等进行系统的检查与管理,提供个性化的饮食和营养方案,让早产儿的发育尽快追赶上足月婴儿。

为了鼓励更多的家长积极配合管理,陈朝红自费定制了一批 " 乖宝宝 " 奖牌。获得 " 乖宝宝 " 奖牌的标准是:出生体重在三斤以下的早产儿宝宝,需要在一岁以内身体发育追上足月宝宝,并且从来没有住过院、从来没有输过液。

" 如果早产儿宝宝到一岁时达到这个标准,之后基本上就能和足月宝宝一样了,这是我们最想看到的结果。"

▲ " 乖宝宝 " 奖牌

自从第一个 " 乖宝宝 " 诞生之后,这枚小小的奖牌在家长之中也引起了不小的反响。随着越来越多的 " 乖宝宝 " 获奖,奖牌也逐渐变得供不应求。有一位正在随访的家长得知后,主动定制了一大袋奖牌来到诊室,她对陈朝红说:" 陈主任,这个奖牌您一定要继续给孩子们发,等我家宝宝 1 岁了,我们也要从您这里领一块奖牌,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

一句 " 乖宝宝 " 的评价,既是家长们努力坚持的目标与动力,也是陈朝红对早产儿宝宝们倾注的心血与祝福。

24 周的 600g 超低出生体重儿是个里程碑

在众多 " 乖宝宝 " 当中,最令陈朝红印象深刻的,是今年已经快 4 岁的小蔓(化名)。最近,小蔓妈妈发来了孩子在上早教班的照片,照片里,小蔓已经能够灵活地参加各项活动,个子完全不输其他同学,对着镜头笑的十分灿烂。

然而,正是这个看起来健康活泼的孩子,4 年前,因为妈妈妊娠合并宫颈机能不全,在 24 周(6 个月)时就早早地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出生时体重仅仅 600g,微弱的呼吸和心跳,牵动着每一个医护人员的心。

作为超低出生体重儿,小蔓胎龄小、体重低、发育不成熟,转入 NICU 后,照护的难度和风险都特别高。不仅需要住进单独病房,还要由资深护士 24 小时专人照护,以便实时进行监测和处理。在住院过程中,小蔓一共出现了包括重度窒息、肺透明膜病(III 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中度)、急进型早产儿视网膜病、新生儿肺炎、中度贫血、胃食管返流、室管膜下出血等 23 个诊断!经过 100 多天的干预和治疗,才终于顺利出院,开始了早产儿随访门诊的管理。

▲小蔓出生一个月后

陈朝红介绍,小蔓刚开始接受随访的时候,听力和视力都有问题,体重和身高在 100 个同龄孩子中排倒数第 3 位,发育非常落后。为了帮助小蔓健康成长,陈朝红为小蔓制定了针对性的营养方案,同时也通过授课等方式指导家长训练孩子的视力、听力、动作等等。等到了 6 个月来随访的时候,小蔓的听力测试居然顺利通过,小蔓妈妈反复确认结果,在那一刻几乎喜极而泣。

随着持续的随访与管理,小蔓 1 岁时,没有输过液、没有住过院、发育情况明显改善,顺利成为了超低出生体重儿里难得的 " 乖宝宝 "。到了 3 岁时,小蔓的身高指标已经排在 100 个同龄孩子中的前 10 位,超过了平均水平。

陈朝红坦言:" 随访管理早产儿宝宝的这 9 年多来,我也经历了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自从小蔓成为‘乖宝宝’之后,我对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都能够获得不错的结果。所以小蔓对我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左起为:小蔓妈妈、小蔓、陈朝红

" 偶尔去治愈,经常去帮助,总是在安慰。" 是陈朝红对早产儿随访工作最大的感受。她说,早产儿的家长一般都会十分焦虑,这些情绪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医生能做的,除了专业的指导和治疗之外,帮助家长分担各种心情,也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关怀与照顾,成为家长可以信任的依靠,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空间,帮助一个个早产儿宝宝实现健康成长。

深圳晚报记者 周倩 通讯员 刘叮冬

相关标签

早产 新生儿 婴儿 科里 听力
相关文章
评论
没有更多评论了
取消

登录后才可以发布评论哦

打开小程序可以发布评论哦

12 我来说两句…
打开 ZAKER 参与讨论